(乾隆皇帝)
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
這一年,超長待機,整整活了八十九歲的乾隆皇帝龍馭上賓,大行而去,徹底領了便當。
乾隆一死,嘉慶皇帝總算是松了一口氣。
從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父親乾隆禪位于自己的時候,嘉慶就結結實實地當上了傀儡皇帝。
號稱退居二線,以后啥也不管的太上皇乾隆實則仍然緊握權力不肯放手,連皇帝專用的辦公場所養心殿也不愿意搬離,而當了皇帝的嘉慶只能委屈巴巴的接著住在皇子的居所毓慶宮中。
大臣的折子乾隆要先看,政務的處理乾隆要先決斷,國家的大小問題,更要先問問乾隆的意見,乾隆皇帝本人更是親口說過「朕雖然歸政于皇帝,大事還是我辦」這樣的話,直截了當的展示出了自己在清王朝的統治地位。
面對父親對權力的緊抓不放,嘉慶皇帝一個頭兩個大,早知如此,您還不如等死了之后再把皇位傳給我呢,現在讓我當這麼個傀儡皇帝,實在是太憋屈了。
不過,這樣的日子總歸不會持續太久,乾隆禪位于嘉慶時,已經八十四歲。
(青年乾隆)
皇帝不再是當年那個摒除困局,邊疆戡亂,西南揚威,締造盛世的雄主,時光匆匆而過,他已經不復年輕時的姿態,而是變成了一個腦滿腸肥,喜諛厭諫,昏昏沉沉的糊涂蛋。
歲月是把殺豬刀,總而言之一句話,乾隆皇帝老了。
再加上乾隆晚年寵信軍機大臣和珅,而心術不正的和珅則趁著皇帝年老昏聵,開始大肆貪贓枉法,破壞吏治,使得清王朝如一列偏離軌道的火車一樣疾馳向下,盡管這一切,新上台的嘉慶皇帝都看在眼里,但嘉慶的上台并不代表乾隆的下台,在父親沒有徹底告吹之前,嘉慶只能規規矩矩的在一邊看著。
不過可以見得,嘉慶對和珅同志的恨意是無比巨大的,乃至于乾隆皇帝不過駕崩十五天,嘉慶皇帝就將和珅因貪污腐敗等各項罪名送上了西天。
和中堂臨死之前,曾賦詩一首: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日水泛含龍日,留取香煙是后身。
和中堂死的坦然,死的瀟灑,但這并不意味著嘉慶同志就可以萬事大吉了。
(和珅)
因為和珅雖然死了,但此時的大清王朝,又豈會只有這一個和珅?
從乾隆皇帝執政的中后期開始,一股貪腐之風就開始猛烈地在大清王朝刮了起來。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兩淮地區出了個鹽政腐敗案。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81年,甘肅有王亶望冒賑案。
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山東又爆發了虧空庫帑案。
一樁樁,一件件,可謂是驚天動地,觸目驚心。
貪污腐敗已經如難以根治的細菌一樣,流遍了大清王朝的每一根血管和脈絡。
想要根治貪污,光是吃點藥,打個點滴是沒用的,而需要來一場血淋淋的大手術。
但很顯然,嘉慶皇帝并不是個很好的主刀醫生。
雖然嘉慶在登基后曾經大力反貪,并且主辦了好幾件如漕運總督富綱案,巡漕御史英綸案,江蘇巡撫汪日章等幾件大案要案,但奇怪的是,皇帝越是反貪,貪官反而就像是割不完的韭菜一樣,皇帝弄死一茬,另外一茬很快忙不迭的長了出來。
一個和珅倒了下去,千千萬萬個和珅站了出來。
(嘉慶皇帝)
不過,嘉慶皇帝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反貪工作中的嚴重不力,又開始調轉方向,著手治理國內紊亂。
所謂紊亂,大抵是指地方上持續不斷的農民起義。
皇帝鎮壓農民起義,可謂是十分上心,指揮作戰,籌措兵馬,安排糧草,處理善后事宜,但和之前的反貪工作一樣,皇帝越是鎮壓農民起義,農民起義反而一波接一波。
川楚地區有白蓮教作亂,被攻破的州縣多達二百零四個。
東南地區有匪患,農民朋友們搖身一變當起了海盜,開著艦船,操著利炮和清政府干了起來。
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又有天理教起義,一幫天理教徒沖進紫禁城,差點把大清皇室來了個一鍋端。
反了!反了!真是反了!
沒道理!沒道理!真是沒道理!
(農民起義)
嘉慶皇帝想不明白,論寬厚,自己比圣祖康熙寬厚得多,不然也混不上仁宗的廟號。
皇帝親政之后,除了駕崩當年,他每年都蠲免一些貧困地區的錢糧稅收,過六十大壽的時候更是普免天下錢糧共計兩千一百多萬兩白銀,糧食四百多萬石。
論勤勞,嘉慶皇帝比工作狂雍正也不遑多讓,二十多年的執政歲月中,皇帝一天也不放假,一刻也不休息,一直到駕崩的前一天,仍然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批閱奏折,可謂是夙夜不懈,宵衣旰食。
而論簡樸,自己就算再不濟,也總比六下江南,胡吃海塞的父親乾隆要強吧?
自己樣樣比他們強,自己處處比他們做得還要多,可為什麼自己治下的大清,反而是一天不如一天,堪稱光景一爛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百姓想不明白的,需要大臣來想,大臣想不明白的,需要皇帝來想,而皇帝想不明白的,則需要作者來為大家揭開答案。
事實上,嘉慶所認為的比老前輩們的優秀,其實只不過是皇帝的一種自我滿足之下的安慰。
和父輩和祖輩相比,嘉慶皇帝其實是一位既沒有膽識又沒有謀略的帝王。
(康熙皇帝)
皇帝雖然仁慈,但大部分情況下卻是仁慈過了頭,缺乏踐行皇權,管理官員們的手段。
皇帝雖然勤勉,但帝王一不創新,二不思考,三不求變,所有的作為,全都是在模仿老前輩,康熙怎麼疏闊,他就怎麼來,雍正怎麼勤勉,他就要比雍正勤勉數倍,乾隆皇帝怎麼敗家,皇帝就徹底拒絕大手大腳的花錢行為,徹底把自己變成一只鐵公雞,而除此之外,嘉慶皇帝拿不出屬于自己的哪怕一點點的自主思想和真知灼見,他所能做的,就是在一天天的墨守成規,機械而重復的生活中活下去。
看來,當年那個被太上皇乾隆控制,被桎梏,被當成提線木偶而初登大寶的帝王,可能一輩子都活在了列祖列宗的陰影里。
當然了,這其中也包含了一絲宿命論的意味。
康乾盛世,乾隆是盛世的頂點,但也是盛世的轉折點,在這個轉折點中,乾隆留給兒子嘉慶的,是一個看似花團錦簇,光鮮亮麗的大清盛世,但實則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這個在十九世紀實現穩交接定的政權,早已經在全球激烈變化的大潮中逐漸落伍了。
紫禁城外,煙波浩渺,落日融金,在帝國的余暉之中,英國工業革命已經進行了幾十年的時間,而我們的嘉慶皇帝,卻對這一切毫無所知。
(工業革命)
在他的眼中,祖宗的基業仍然堅如磐石,春秋鼎盛,而自己也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這一切,不過是自欺欺人,連粉飾都無法撫平的太平罷了。
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
按干支紀年法,是庚辰年,屬龍。
這一年,西班牙國內發動了兵變,兵變過后,君主立憲制開始在西班牙正式施行。
喬治·奧古斯塔斯即英國王位,緬因州正式加入美國,南極洲也恰好在這一年被發現。
世界風云變幻,而華夏大地也有事發生。
這一年的七月二十五日,嘉慶皇帝外出游玩,駕崩于承德避暑山莊,時年六十一歲。
皇帝死了,死得十分平靜,沒有激起什麼過大的波瀾。
而對于這位皇帝的一生,不用作者評價,市面上已經有了足夠多的關于這位皇帝的總評。
打開搜索引擎,輸入「嘉慶皇帝」,經久不衰的話題永遠是「嘉慶為什麼如此平庸?」「嘉慶為什麼治理不好國家?」「清朝為什麼從嘉慶的手里開始衰敗?」
誠然,人們對他的評價,大都是負面的。
但其實,我們不用嘲笑嘉慶,也不用看不起嘉慶,因為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人人都是嘉慶。
在浮世中掙扎的我們,從事著大抵相同的工作,承擔著繁重而重復的任務,我們努力,我們認真,我們拼盡全力地去奮斗,絞盡腦汁的去思索,然而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卻仍然無法讓我們的生活變成我們想要的模樣。
我們被一年中這相同的三百六十五天磨平了棱角,我們被這困頓的日子所打敗,所擊潰,我們日日抱怨,我們時常迷惑,我們總是感到迷茫,我們還會覺得痛苦,我們更要面臨一次一次尷尬的境地...
這不是唱衰,也不是悲觀,這的的確確是部分人,真實的模樣。
所以,別笑嘉慶,也許我們自己,就是嘉慶。
不過,生活的本質還是美好的,嘉慶的落寞總歸來說還是咎由自取,而我們的生活和命運,只能,也只會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歷史有時候雖然不免會苦悶沉重,但生活卻不會一直如此,所以,讀文章的你,別再emo啦,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