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不死,朱棣只能是燕王而不是明成祖,他真有這麼厲害嗎?
2022/04/24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初為燕王,后因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削藩,于是起靖難之役,歷時4年將其推下皇位,自己登基為帝,是為大一統王朝中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藩王。

明初的靖難之役可謂是影響深遠,可以說大大改變了明朝的歷史走向,首先朱棣上位以后,如同父親明太祖朱元璋一般,實施重典治國,也就是高壓統治,雖然對外征戰戰績輝煌,但是對內因為連年征戰,越到后期百姓越是苦不堪言,而且朱棣后人多是不長壽者,他之后13位皇帝,沒什麼長壽者不說,還有不少短命之人,諸如十月天子明仁宗朱高熾和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分別在位僅僅十個月和一個月,在帝制家天下時代,皇帝短命,統治者經常更換,可并不是一件好事兒。

而建文帝朱允炆和他的父親懿文太子朱標一般,提倡的是以仁治天下,而非重典治國,而且他們不同于朱棣是得位不正一般,對于文臣苛刻,甚至殺死方孝孺,還重視武臣,搞得一開始就與文臣集團關系緊張,使得之后明朝皇帝多是跟文臣集團有隔閡,甚至經常性對立。

這一切的背后,總是繞不開英年早逝的懿文太子朱標,如果朱標不死,順利繼位,那麼歷史將是另一個走向,而且大機率是好的歷史走向,這也是明史愛好者心中的一個遺憾。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朱標不死,朱棣十有八九是不敢反的,即使是反,也成功不了的。

朱標的能力真有這麼恐怖嗎,為什麼他不死,朱棣就翻不起風浪呢,我們先來看看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首先朱允炆的失敗,一是剛開始策略不對,剛剛繼位就要削藩,而且削藩不是先難后易,而是

先易后難;最愚蠢的是削藩如同廢藩、殺藩,短短幾個月削了五位藩王,都廢為庶人,不是遠徙偏遠之地,就是禁錮起來,甚至逼得湘王朱柏自焚以死明志;二是朱允炆一上臺的態度就很明顯,就是重文輕武,開始重文臣而輕武將。

三是建文帝以上兩步,不只是逼反了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更是將將藩王隱性推到朱棣一方,而且還使北方邊疆的武將對中央朝廷不滿,加上朱棣常年在邊疆鎮守,在軍隊中有很高威望,所以朱棣起兵以后,很順利就拉起了一支軍隊,后面更是降將不少,可以馬上將朝廷軍隊打敗轉化為自己軍隊。

在這種情況下,建文帝朱允炆對內是重用黃子澄、齊泰、方孝孺三個不知軍事的文臣,選擇平叛的大將,剛開始還是老將耿炳文統兵,后來竟然重用不學無術的李景隆,使得占據絕對優勢的中央朝廷軍隊一敗再敗,李景隆整個就是一個運輸大隊長,朱棣在這個過程中是如魚得水,最終采取斬首行動,直取南京,一舉定乾坤。

可以說建文帝朱允炆這個文人型皇帝,簡直是打爛了一手好牌,本來中央朝廷占據絕對優勢,中規中矩的削藩和平叛也不至于一步步敗到如此地步,但他偏偏一步步走錯,讓朱棣創造了奇跡,自己則是成為墊腳石。

所以以這個來看,不是說懿文太子朱標能力有多恐怖,而是只要是稍有謀略的皇帝,在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絕對不會讓朱棣翻盤的,而朱標雖是仁慈之人,但是手段可不低,并非是懦弱無能之輩。

先以削藩來說,朱標如果不死成為皇帝,即使削藩,以他在弟弟們心中的威望,沒人敢反抗的,而且參考他「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的作風,削藩肯定不會像兒子建文帝朱允炆那般極端而且無腦,肯定會采取柔和且沒法反抗的方式,比如召喚兄弟進京,來個「杯酒釋兵權」什麼的,或者是慢慢削弱藩王兵權,畢竟后面朱棣,還有明仁宗、明宣宗就是通過各種手段,最終將藩王的三護衛兵權基本上都收回,這都是有成例可見的,并不是什麼難事。

朱標如果削藩不激進,后面朱棣非要反,那麼也沒有藩王隱性支持他,更沒有人心支持,因為朱標不像朱允炆那樣對藩王殘酷,朱棣貿然起兵,沒有人同情什麼的。

而且朱標還有兩大優勢,一是他的兒子朱允炆是以皇太孫繼位,本身根基不穩,更是壓不住那些擁有兵權的叔叔;而朱標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是吳王時就是世子了,又當了二十多年太子,可謂是名分早定,他的根基是相當之穩,治國理政的水平更是甩了兒子朱允炆幾十條街。

二是朱標不死,朱元璋絕對不會大規模清洗功臣,會給朱標留下完整的班底,像藍玉是太子妃舅舅,是太子朱標的鐵桿支持者,但洪武二十五年朱標死后,到了洪武二十六年,藍玉就以謀反罪被殺,這也意味著太子朱標的武將班底集團全部被屠戮干凈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朱允炆身為皇孫,資歷太淺,壓不住這群野心勃勃的武將,本來藍玉可以替朱允炆先壓住,但關鍵是朱允炆生母呂氏是第二任太子妃,而藍玉是第一任太子妃常氏的舅舅,所以兩者并沒有血緣關系為紐扣,沒有這層關系,藍玉不會真心支持朱允炆,所以朱元璋的選擇是清洗留給太子朱標的武將班底,這也是后來朱允炆面對朱棣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他沒什麼人可用,更是發掘不出有大將之才的人來平叛。

所以擁有這種絕對優勢,再加上朱標并非庸才,如果他不死,朱棣真不敢反,即使反了也是失敗下場,不過可惜的是歷史沒有如果,所以我們只能基于已經發生的歷史,來進行合理的推測,來以史為鑒,來在這個過程中感悟歷史的沉淀感,來學習蘊含在歷史中的各種人生哲理。

甄嬛傳:華妃疑惑不解,為何純兒飯后要吃2斤糕點,而甄嬛卻洞悉其中的奧秘
2023/09/06
還珠格格:為何晴兒更願意和小燕子相處?初見含香時,為何不去了解一下紫薇的自我介紹呢?
2023/09/06
「如懿傳:炩妃所生的璟妧,其身世之謎是否揭開?」
2023/09/06
《如懿傳》:宮女嫁太監,逆境中的愛情爭霸
2023/09/06
蕭皇后:因長得美麗,被六人輪番霸占六十年,48歲還在被人搶奪
2023/07/25
「禍水紅顏」中楊玉環為何是例外,生前無政治野心,死后怪談眾多
2023/07/25
長平之戰,秦軍為何能以弱勝強殲滅趙軍40萬?兵馬俑坑揭示真相
2023/07/25
袁崇煥死后,還有一人可替明朝抵擋后金軍,可惜最后被崇禎冤殺!
2023/07/25
​明代最囂張的外戚:一門兩侯爵,敢在皇宮奸污宮女,偷戴皇帝御冠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