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信:母親一句勸,兒子泄天機,朱棣第一寵臣,賭贏家族10代富貴
2022/05/08

在開啟本文之前,小編先給大家講一個更久遠的故事。

秦朝末年,大澤鄉起義爆發,一時間天下大亂。在東海郡東陽縣,一幫年輕人效仿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他們殺掉了縣令,聚集了上千人。但是,這幫年輕人群龍無首,在經過一番商討之后,大家共同推舉獄吏陳嬰為首領。

在古代,聚眾造反是要被滅九族的,大家之所以推薦陳嬰任首領,是因為陳嬰老實憨厚,萬一事敗,眾人完全可以把責任都推到陳嬰頭上。

關鍵時刻,陳嬰的母親出場了。陳嬰的母親對陳嬰說:「自從我嫁到你們陳家,就沒有聽說過你家有富貴命。如今你突然被舉薦為首領,不是什麼吉利的事情,你不如帶著眾人去投靠一個更大的頭領,若事成之后,你定能被封侯,若事敗,你也不用承擔主要責任。

陳嬰最終聽了母親的話,果斷去投奔項梁。后來,陳嬰又投奔劉邦。漢朝建立后,陳嬰被封為棠邑侯。在西漢時期,陳嬰的后代四次和皇室聯姻,顯赫一時。其中,漢武帝的姑姑和岳母館陶公主,就是陳嬰的孫媳婦。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便是陳嬰的曾孫女。

陳嬰和他母親的故事,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正是因為陳嬰聽了母親的話,陳家在漢朝才如此顯赫。

無獨有偶,在明朝初年,也出現了另一個「陳嬰」,此人名叫張信,他也是聽了母親的一句話,從此改變了家族10代人的命運。他不僅成了明成祖朱棣的救命恩人,還是永樂年間的第一寵臣。

本文,在母親節來臨之際,小編和大家分享明朝隆平侯張信,希望通過史料和分析,讓大家認識一位「聽媽媽話」的明朝勛貴。

一、乃父識朱棣,削藩調北平

明朝有兩位叫張信的名人,第一位是浙江寧海人,他是洪武二十七年甲戌科狀元,后來因身涉「南北榜案」被朱元璋下令處死。第二位是臨淮(安徽鳳陽)人,武將出身。而本文所說的,便是后者。

元朝末年,朱元璋在濠州起兵,當時麾下有一位小卒,名叫張興。他早年跟隨朱元璋渡江,雖然有資歷,但軍功并不顯著。因此,明朝建立后,他僅僅被封為四品官,擔任永寧衛指揮僉事。

永寧衛隸屬于宣府,位于今河北張家口境內,距離北平較近。洪武年間,魏國公徐達曾多次奉命到北平練兵,北平周邊衛所的兵馬皆由徐達節制,而鎮守北平的藩王又是徐達的女婿朱棣,可能在這個時候,張興和朱棣結識。

張興戎馬半生,他從朱棣身上看到了一種特殊的氣質——王氣。關于這個話題,下文還會提到。

洪武晚年,張興病逝,朝廷允許他的長子張信襲承父職。

《明史·卷一百四十六·張信傳》記載:

張信,臨淮人。父興,永寧衛指揮僉事。信嗣官,移守普定、平越,積功進都指揮僉事。

張信,祖籍鳳陽,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同鄉。張信襲承父親的永寧衛指揮僉事之后,先后被調到貴州的普寧(今屬貴州安順)和平越(今屬貴州福泉)。張信打仗非常英勇,在貴州曾隨顧成(永樂時期被封為鎮遠侯)平定叛亂,算是一員虎將。

只是,張信作為中層軍事將領,從明朝的東北調到西南,毫無根基,如果沒有「意外」發生,他肯定會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然而,接下來他的命運迎來了轉機,因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要削藩。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走完了他71年的人生路,駕崩于南京,按朱元璋的遺詔,21歲的皇太孫朱允炆順利登基,是為建文帝。

在朱元璋駕崩前,朱允炆已經當了6年的皇太孫,在他6年的儲君生涯中,最糾結的問題便是藩王。他曾就這個問題私下和翰林院編修黃子澄等人討論過,待朱允炆登基,他立即召來黃子澄,商量削藩大計。

按照黃子澄的計劃,所謂削藩,當然要削諸王中年齡最長、能力最強的燕王。但是,燕王久居北平,驍勇善戰,「勢大難圖」,不如先削其他藩王,待剪除燕王的羽翼后,再削燕王。在此期間,朝廷需要先派幾個心腹去監視燕王朱棣。

朱允炆采納了黃子澄的建議,在經過一番挑選之后,他選了三個人前往北平,第一個是工部侍郎張昺

,他被調任北平,擔任北平布政使。隨張昺一起被調任北平的還有兩位武將,分別是謝貴張信。二人皆擔任北平都指揮使。《明史·張信傳》記載:

惠帝初即位,大臣薦信謀勇,調北平都司。受密詔,令與張昺、謝貴謀燕王。

即,朱允炆登基后,派張信和張昺、謝貴三人一起奉「密詔」到北平任職,目的是「謀燕王」。朱允炆之所以選擇了張信,是因為張信勇猛,有大臣向朱允炆推薦他。

就這樣,張信接到朝廷的旨意后,便帶著妻子、母親和兩個兒子從貴州匆匆來到北平。在拿到朝廷給他的「密詔」后,他終于明白自己被調到北平的目的——監視燕王。

二、燕王巧詐病,張母勸兒郎

值得一提的是,在謝貴和張信來北平擔任都指揮使的同時,原北平都指揮使陳亨則被調到了大寧衛,原因很簡單,陳亨在北平多年,和燕王朱棣之間存在情義,所以,朱允炆必須要支開陳亨。

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炆一方面派張昺、謝貴和張信三人到北平監視燕王,另一方面連續下旨削掉了周王、齊王、代王、湘王、岷王等五位藩王。從朱元璋駕崩到周王朱橚被削,時間尚不足三個月,這可以看出朱允炆削藩有多急切。半年內,五位皇叔被貶為庶人,更為甚者,湘王朱柏為了避免受辱,竟焚燒了湘王府,舉家自盡了。

這一系列的消息傳到北平后,燕王朱棣深受刺激。朱棣最初猶豫不決,最后終于決定起兵。

所以,到了建文元年,北平城內便出現了這樣的詭異的場景:

張昺、謝貴、張信三人奉旨嚴密關注燕王府的一舉一動;而燕王朱棣則開始裝病,然后加寬后院的院墻,在園中大量飼養鴨鵝等家禽,而在鴨鵝的叫聲遮擋下,朱棣開始命人打造兵器。

朱允炆對四叔嚴防死守,朱棣也知道大侄子將要對付自己。兩方人馬,看似非常和諧,實際上暗流涌動。

朱棣一直「病了」半年之久,連朱元璋一周年的忌日,朱棣都沒有回南京祭拜,因為他怕有去無回。

直到建文元年六月,兵部尚書齊泰抓獲了朱棣派往京城打探消息的百戶鄧庸,鄧庸禁不住齊泰的嚴刑拷打,招認燕王實際上是裝病,朱允炆和齊泰、黃子澄等人大驚,他們認為燕王已經對朝廷的意圖有所察覺,再不下手就來不及了。

于是,朱允炆借兵部尚書齊泰之手給北平送了一封密旨,讓張昺、謝貴和張信三人趁朱棣不備,以逮捕燕王府官屬的名義帶兵突襲燕王府,秘密捉拿朱棣回京。

《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齊泰即發符遣使,往逮燕府官屬,密令謝貴、張信圖燕,使約長史葛誠、指揮盧振為內應……使執燕王。

就這樣,張昺、謝貴和張信三人接到了齊泰傳過來的密旨,他們三人立即開會商量如何行動。

張信是老實人,在散會之后回到家中,臉色很難看。張信的母親(以下簡稱張母)是一位敏感的女性,他看到兒子臉上都是憂慮之色,便問張信發生了什麼事。張信不想欺瞞母親,便把朝廷讓他秘密捉拿朱棣的旨意告訴了張母,張母聽完,驚駭不已。《明史·張信傳》云:

信憂懼不知所為,母怪問之,信以告。母大驚曰:「不可。汝父每言王氣在燕。汝無妄舉,滅家族。」

張母對兒子說:「你萬萬不可捉拿燕王,你父親生前曾多次對我說燕王府有‘王氣’,你的無妄之舉,會讓我們家有滅頂之災!

秦朝末年,陳嬰之母勸兒子一句話,避免陳嬰成為亂世的「炮灰」。而此時,張信之母的一句勸告,作用遠遠不亞于陳嬰之母。因為張母的話,不僅讓兒子張信賭贏了家族接下來10代人的富貴,更救了朱棣一家人的性命,讓明朝多了一位「永樂大帝」。

三、潛府泄天機,永樂稱「恩張」

張信和陳嬰一樣,聽從了母親的勸告,接下來,他打算站在朱棣這邊。于是,建文元年七月,張信換上便裝來到燕王府前,打算入王府告知機密。不料,朱棣當時尚在裝病,張信又是朝廷派來北平接替陳亨之人,朱棣焉能輕易見張信?《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乃往燕邸請見,不得入,乘婦人車,徑至門求見。乃召入,拜于床下。燕王佯為風疾,不能言。

信曰:「殿下無爾也。有事,當以告臣。」燕王曰:「疾,非妄也。」信曰:「殿下不以情語臣,上擒王矣,當就執;如有意,勿諱臣。」燕王見其誠,下拜曰:「生我一家者子也!」

這段記載很長,大致意思是說,張信進不了燕王府,只得想辦法乘坐「婦人」的車入府求見朱棣,當他拜跪在朱棣的床下時,朱棣仍然不信任張信。看著朱棣繼續佯裝患了風疾,不開口說話。張信對朱棣說:「我知道殿下沒病,我有大事要告知殿下!」

朱棣好不容易從口中蹦出幾個不清晰的字眼:「本王有病,你不可胡說!」

張信說:「殿下如果再不信任我的話,朝廷就要逮捕殿下了,如果陛下不想被捉,請相信我!」

朱棣見張信如此真誠,便信任張信,張信將朱允炆的密旨內容據實已告,朱棣大駭,連忙下床對張信說:

「你救了我一家啊!」

接下來,朱棣和姚廣孝商量對策,讓心腹將領張玉和朱能秘密調800名勇士潛入王府之中,待張昺和謝貴包圍燕王府后,朱棣假裝屈服,引張昺和謝貴入府。等二人進入燕王府,朱棣一聲令下,張玉和朱能突然帶領大量兵馬出現在張昺和謝貴面前,就這樣,張昺和謝貴成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后最早的犧牲品。

張昺、謝貴被殺后,朱棣用二人的鮮血祭旗,然后對將士們哭訴自己如何安分守己,朝廷如何不信任自己,把自己逼上絕路。如今朝廷奸臣當道,自己按照《皇明祖訓》的要求,不得已起兵清君側。將士們聽完之后,紛紛淚如雨下,發誓效忠燕王。至此,靖難之役爆發。

而后,朱棣讓張玉、朱能、丘福、譚淵等將領奪取北平九門,張信也帶領麾下的兵馬歸順朱棣,朱棣僅用半天的時間便控制了北平城。

接下來,為期三年的靖難之役,張信跟隨朱棣南征北戰,出力甚多。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城,取得明朝這場叔侄內戰的勝利。朱棣登基后,大封功臣,張信因功被封為隆平侯,后代世襲,賜免死鐵券。史載:

成祖入京師,論功比諸戰將,進都督僉事。封隆平侯,祿千石,與世券。

在永樂一朝,朱棣從來不直呼張信之名,見到張信便叫他「恩張」,可見,在朱棣心中,張信當年的告密對他有多關鍵。

我們縱觀靖難之役的全過程,不得不感嘆朱棣之幸運。倘若朱棣娶的不是徐達之女,倘若朱棣遇到的不是昏招頻出的朱允炆,倘若朱允炆身邊沒有黃子澄等庸臣,倘若接替耿炳文的不是李景隆,倘若朱棣麾下沒有張玉、朱能等一干悍將,靖難之役的結局皆會改變。

然而,倘若沒有張信的報信,朱棣根本沒有機會發動靖難之役,那麼朱棣后面的那麼多幸運就不會存在。

所以說,在朱棣的眾多「幸運」之中,張信當年聽母親勸告果斷把消息送給了朱棣,實乃是朱棣第一大幸!

四、老臣歷六朝,榮寵無絕衰

在永樂一朝,朱能、張輔、姚廣孝、楊榮等人雖然受朱棣愛護,但是最受寵的大臣應當是張信,小編列舉幾個例子:

第一,朱棣不呼張信姓名,以「恩張」代稱。

第二,朱棣登基后,欲納張信之女為妃。史載:

欲納信女為妃,信固辭,以此益見重。

雖然張信拒絕了朱棣,但這也能看出朱棣對張信的看重。

第三,《明史·張信傳》記載:

凡察籓王動靜諸密事,皆命信,信怙寵頗驕。

意思是說,朱棣讓張信帶人密切觀察各大藩王的動靜,掌心有些恃寵而驕。所謂「恃寵而驕」,現有「寵」才有「驕」。朱棣作為以藩王上位的帝王,他對其他藩王的監視何等重要,朱棣能把此等大事交給張信,足見對張信之信任。

第四,張信身居侯爵,卻貪污受賄,搶占丹陽練湖八十余里土地、有侵占江陰官田七十余傾。陳亨被御史彈劾多次,朱棣先是不理會,最后被御史們逼得無奈,才下旨讓張信將民田還給百姓,但是,朱棣仍沒有將張信治罪。

永樂大帝也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主,像張信這樣身犯重罪卻被視如不見的,的確少見。這足以說明朱棣對張信之寵,已經超出了一定的底線。

實際上,張信并不僅僅受寵于永樂時期。明仁宗朱高熾登基后,對張信也十分尊重,不僅加封他為少師,還讓他領取雙份俸祿。到了宣德年間,明宣宗朱瞻基巡邊時,命隆平侯張信鎮守北平,屢有賞賜。

明英宗朱祁鎮登基后,張信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但仍被多次召入皇宮。正統七年五月,張信病逝,享年81歲。明英宗追封他為鄖國公,謚號「恭僖」。

因為張信去世時已經是高壽,他的兩個兒子當時已經先他而去。明英宗下旨讓張信的長孫張淳襲爵,是為第二代隆平侯。

有明一朝,隆平侯共傳了10代。到了崇禎末年,第十代隆平侯張拱薇在抵抗叛軍的過程中戰死。

從張信到張拱薇,隆平侯張家10代人享受大明朝的榮華,也對大明朝有始有終。

張信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六朝,是明朝著名的勛貴。由于張信是在靖難之役發生的前一刻突然倒戈的,他的突然告密,讓朱允炆秘密逮捕朱棣的計劃宣告破產,同時,也促使明朝發動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叔侄內戰,最終導致明朝皇位易主。所以,后世看待張信的時候,存在著不同的聲音。

小編認為,如何看待張信,關鍵在于如何看待靖難之役。

站在傳統儒家思想上來說,朱棣發動靖難,無疑有「篡位」的性質,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如果站在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朱棣雖然不是一位稱職的「皇叔」,但他的確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正是因為朱棣的登基,明朝遷都北京,締造永樂盛世,同時,開創了明朝「天子守國門」的格局,為明朝200余年國運奠定了基礎。

所以說,張信在私德上,或許是有虧的。但對歷史的正向發展,卻是有貢獻的。另外,隆平侯張家10代人對大明朝的效忠精神,也需要后世給予肯定。

文章的最后,小編想以另一個視角來結尾。中華四書五經中的《大學》里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

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

意思是,古代女子雖然不怎麼出家門,但他們的一言一行,卻對家中的男人們有很大影響。明朝的張信之母和秦末的陳嬰之母,通過她們的言行影響了兒子,并且扭轉了歷史。我們且不論她們的決定在歷史上如何定義,但至少她們給家族帶來了巨大的好處。這對于一個古代女子來說,已是最值得肯定的成就。

在母親節來臨之際,小編祝愿張母、陳母,以及天下人之母,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給家人帶來好運,祝愿所有的母親幸福安康!

甄嬛傳:華妃疑惑不解,為何純兒飯后要吃2斤糕點,而甄嬛卻洞悉其中的奧秘
2023/09/06
還珠格格:為何晴兒更願意和小燕子相處?初見含香時,為何不去了解一下紫薇的自我介紹呢?
2023/09/06
「如懿傳:炩妃所生的璟妧,其身世之謎是否揭開?」
2023/09/06
《如懿傳》:宮女嫁太監,逆境中的愛情爭霸
2023/09/06
蕭皇后:因長得美麗,被六人輪番霸占六十年,48歲還在被人搶奪
2023/07/25
「禍水紅顏」中楊玉環為何是例外,生前無政治野心,死后怪談眾多
2023/07/25
長平之戰,秦軍為何能以弱勝強殲滅趙軍40萬?兵馬俑坑揭示真相
2023/07/25
袁崇煥死后,還有一人可替明朝抵擋后金軍,可惜最后被崇禎冤殺!
2023/07/25
​明代最囂張的外戚:一門兩侯爵,敢在皇宮奸污宮女,偷戴皇帝御冠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