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已經61歲的田文鏡,再也不會想到,自己活了大半輩子,已經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居然也如姜尚一般,大器晚成。
這一年的12月20日,在位長達六十一年之久的康熙帝,在暢春園駕崩,頒布遺詔: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布告中外,咸使聞知。」
在這之前,圍繞這個皇帝寶座,擁有35個兒子,20多個女兒的康熙帝,在他晚年的數十年間,非但未享受到多子多福的天倫之樂。
反而因為太多兒子惦記他的皇位,因此掀起無數腥風血雨,也給他帶來無盡煩惱和痛苦。
最后,四阿哥胤禛在眾多皇子中,成為最大贏家。
和四阿哥一道成為人生贏家,讓自己在晚年終于大放異彩的,還有一個人,就是田文鏡。
說到田文鏡進入仕途,還是頗早的。
康熙二十二年,身為漢軍正藍旗的21歲的田文鏡,就以監生的身份,被授為福建長樂縣縣丞。
在這個正八品的官位上,田文鏡一干就是九年,直到30歲那年,才升任山西寧鄉縣知縣。
然而在此后長達二十多年的漫長時間里,田文鏡始終在各地州縣官的位子上止步不前。
直到康熙四十五年,虛歲已經45歲的他,才終于升任吏部員外郎。
這之后,又是等了十年,直到康熙五十五年,他才終于又迎來人生中再一次的升遷機會。
這一年,朝廷命田文鏡去巡視長蘆鹽政。
這次調研回來后,田文鏡向康熙上疏建議道,長蘆的鹽引缺額五萬七千余,應該恢復商人原先的賦稅。
這之后不久,田文鏡被提拔為內閣侍讀學士。
在康熙朝,田文鏡的官位升遷止步于此,直到四阿哥雍正登基,他才迎來真正屬于自己仕途的春天。
雍正元年,雍正帝派田文鏡和另外十幾個官員前去祭告華山。
這次例行告祭,不過是新皇帝上任的慣例,本也玩不出什麼花來。
在告祭歸來的途中,他們這一行官員經過山西。
當時,那里的各縣旱災都比較嚴重,他們路過時,當然是有所耳聞目睹的。
當然,因為不是他們的職責范圍,所以這一眾官員,一路看著聽著,議論幾句,也就罷了。
誰想他們回到朝廷后,在一次早朝時間,年羹堯上疏雍正帝,說山西有災情,希望朝廷賑災。
等到雍正帝詢問山西巡撫德音,山西的具體受災情況時,向來報喜不報憂的德音,竟直接告訴雍正帝,說山西雨水充沛,并無災情。
眼見德音公然說謊,再也看不下去的田文鏡,直接上書雍正帝,把自己和十幾個官員經過山西時,沿途看到的各縣的受災情況一一據實詳細匯報,并要求朝廷立即拿出對策,盡快賑濟災民。
眼見前后兩份奏折,說法截然不同,心系萬民的雍正帝,知道責任重大,要求田文鏡會同德音,立即前往山西賑災。
彼時的德音,還在狡辯說,山西的災情被田文鏡夸大了,其實并不嚴重,只要近期下一場雨,很快就能風調雨順,完全不需要朝廷救濟。
然而君命不可違,這德音最后還是老老實實和田文鏡一道去山西賑災去了。
田文鏡隨同德音到達山西后,立即馬不停蹄趕往山西受災嚴重的各個州縣,著手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同時積極制定防災減災措施,減少百姓經濟損失。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山西十余萬百姓因為田文鏡,得以死里逃生。
因賑災有功,田文鏡回朝后上報山西救災事宜,雍正帝聽罷很滿意,同時也對這個前朝老臣刮目相看。
不久,就任命他擔任山西布政使,正式成為朝廷二品大員。
而原先瞞報謊報災情的德音則被革職查辦。
經歷大災之后的山西,在田文鏡整頓吏治、厘清積壓公務等系列整治措施有效實施之下,經濟形勢逐漸轉好,晉商云集,百姓安居樂業之時。
沒想到,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二年,河南又發生黃河水患。
河南地處黃河中流,年深月久,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因而導致黃河水極易泛濫成災。
早在康熙末年,河南一帶的黃河水患便日益嚴重起來。
此地大量農田數度被沖毀,導致民不聊生,官匪橫行鄉里,百姓怨聲載道。
雍正二年,為積極應對處理黃河水患,田文鏡被調任河南布政使,全權負責河南救災大事。
走馬上任到達河南后,田文鏡立即將治理黃河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在對水患重點區域一番仔細全面考察后,田文鏡開始制定整飭河道、加固河堤的具體方案和策略。
這一次,秉承治理水患人人有責的方針,田文鏡規定除了參加勞役的民夫外,原本不必參加勞役,在社會上自覺高人一等的秀才、士紳也要上河堤參加勞動,如果自身身體條件不允許,或者不愿意,可以花錢雇人代替。
這一規定剛一出臺,很快就招致秀才士紳們的強烈不滿。
你丫想讓我卷起褲管,扛個鐵鍬跟著老百姓一起去干活,門都沒有。
這些「人上人」們一肚子埋怨牢騷,完全不配合。
不但不配合,在這一年的歲考中,來自封丘縣130余名秀才中,只有23名秀才報名參加考試。
更惡劣的是,那些罷考的秀才們,竟在考場外將考點大門團團圍堵住,不讓其他考生進入考場考試。
以此罷考形式,表達他們對秀才、士紳一體當差服役的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眼見即將釀成重大考場事件,田文鏡當機立斷,立即奏請雍正帝對此事嚴加處置。
后迅速將帶頭組織罷考鬧事的兩個人立即斬首示眾。
眼見帶頭大哥當場死翹翹了,這下,一眾鬧事的才徹底被制服住了,一個個規規矩矩服役當差去了。
這邊,田文鏡正在河南,殫精竭慮治理水患,強有力推進士紳一體當差政策,確保有充足的人力、財力治理河道、加固河堤;
那邊,因為地方出現了重大群體性事件,新做皇帝不久,到底放心不下的雍正帝,也在這一年,帶了幾個隨從,喬裝改扮一番,悄悄去了河南,開始了他的微服私訪。
雍正一行秘密到達河南后,當看到軍民齊心,全力抗擊黃河水患熱火朝天的景象時,原本懸著的一顆心瞬間便放了下來。
在河南微服私訪期間,他不但看到了在田文鏡主政下,各項抗災事項有條不紊地一項項穩步扎實推進。
而且看到了田文鏡在此地同樣開始大刀闊斧地著手進行吏治整頓,雍正帝這下不但放了心,還徹底安心了。
心情頗佳的雍正,在從河南離開時,因為經過山西,遂又萌生了想一去山西。
看一看經過田文鏡上一年整頓過后,煥然一新的山西,呈現出怎樣一番喜人景象的想法。
在山西晉城,清代的晉商徽商兩大商派云集于此,互通貿易,因而此地商業異常繁榮。
生有飲茶癖的雍正帝,伴著幾個同樣商人打扮的隨從。
當步入熱鬧繁華、人頭攢動的晉城時,遠遠看見一家茶樓的招牌,便直奔茶樓而來。
進得店來,店老板見一行人穿著甚是貴重華麗,一看就是非富即貴之人,遂馬上吩咐伙計烹上上等好茶來。
雍正一路行來,正自口渴,又兼盼著要一飲民間好茶。
于是就著那青瓷白碗,便連著飲了好幾口,頓覺清香無比。
最重要的是,細看這蓋碗之茶,茶形微卷,狀似雀舌,茶味似蘭,香醇回甘,和他在宮中平常最愛飲用的徽州毛尖,簡直一模一樣。
雍正帝先是一愣,隨后手捧蓋碗,微笑問店家道:「敢問掌柜的,此茶可是毛尖?」
一見來了個識貨的,店家隨即向雍正夸耀道:
「客官果然是識貨之人,這可是最上等的毛尖,是我兒子前幾天剛從徽州回來,特意帶回來的上等好茶,總共只有一百斤不到。聽說,連宮里皇上喝的都是這茶呢。」
雍正帝聽罷,不禁開懷大笑起來,幾個隨從也心照不宣地微微一笑。
笑罷,雍正又對店家問道:「敢問掌柜的,這茶多少錢一斤?我要帶上二斤,回京城送朋友。」
一聽說貴客要買,店家滿臉堆笑對雍正說道:「既然您是京城來的貴客,我們只收您500文錢一斤!」
一聽店家這話,剛才還笑逐顏開的雍正,刷地一下就變了臉,面色極其難看地一句話不說,立即轉身走了出來。
這邊,撂下店家一臉懵逼地站在那里,走又不是,說又不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幸得隨同一道來的張廷玉和圖里琛二人,很快不動聲色含笑讓店家給稱好了二斤毛尖。
一個付錢,一個取茶,隨即和店家道謝后,也匆匆從茶樓趕了出來。
面帶盛怒之氣回到京城后,雍正先是下達了免除山西受洪災地區三年的賦稅,又下達一道命令:
「免直隸、江蘇、安徽、江西、山東等省二十九州縣衛災賦。」
這之后,雍正帝才開始著手處理毛尖茶事務。
原來,雍正平時在宮中,常喝這種產自徽州的毛尖茶,且甚是喜愛。
有一次,他特意詢問內務府總管盛安,這毛尖多少錢一斤。
結果,這盛安張口就來:「陛下,您喝的這是上等毛尖,一斤就要三十兩銀子。」
一聽這茶葉如此昂貴,雍正帝從此都不太舍得喝。
可是,這一次,他微服私訪路過山西晉城,沒想到竟無意中挖出隱藏在自己身邊的這只大老虎。
一向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疾的雍正,隨即下令將內務府總管盛安、經辦太監秦永安及皇商薛季三人立即逮捕下獄。
待審清事情來龍去脈后,隨即將這三人斬首示眾,并突擊式抄查了他們的府邸,將違法貪污所得全部充公。
當年,在九子奪嫡的血腥殘酷宮廷斗爭中成為最大贏家的雍正帝,在接過皇帝寶座的同時,也接受了一個朝廷國庫虧空、官場黑暗腐敗的爛攤子。
一向以寬仁著稱的康熙帝,在他的晚年,既沒有心力,也沒有能力,去大力整頓朝政。
所以,這個重任理所當然落在了他的繼任者雍正的頭上。
圣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清史稿·卷九》
史載,雍正在位十三年,共批閱奏折360多卷四千多份,御筆朱批達千萬字。
雍正登基后,設軍機處,大力整頓吏治,著力推行火耗歸公、攤丁入畝政策,逐漸使人民安居樂業,國家走向繁榮富強。
在懲治貪污腐敗這方面,雍正帝每年派出約千人左右的暗訪組,在全國各地,共查處貪污案件多達4160件。
而在這一系列大刀闊斧整頓改革的背后,正是包括田文鏡在內的一大批忠君愛國臣子的堅決擁護支持,才共同為康乾盛世的出現,立下汗馬功勞。
所以,雍正帝對這個老當益壯的心腹大臣田文鏡評價頗高:
「自簡任督撫以來,府庫不虧,倉儲充足,察吏安民,懲貪除弊,殫竭心智,不辭勞苦,不避嫌怨,庶務俱舉,四境肅然。」
其實,撇卻野史中關于雍正的種種負面信息不談,在鞠躬盡瘁治國理政這方面,他對田文鏡評價的這段話,又何嘗不是他本人的真實寫照?
小小一碗茶,茶中乾坤大。
一茶而立斬三人,我們由這一件小事,可以鮮明看出雍正對腐敗零容忍的堅決態度。
觀古可以鑒今,一碗毛尖茶里蘊藏著的治國之道,永遠都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