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經濟規劃師,朱棣的錢袋子,位高權重而潔己從公——夏原吉
2022/03/28

夏原吉,大明戶部尚書,明初乃至中國整個封建王朝杰出的財政專家。

一位被朱元璋破格提拔的年輕士子,熬過了洪武年的蕭ㄕㄚ,挺過了建文年的變革,撐過了永樂年的清洗,歷仕太祖,惠宗,成祖,仁宗,宣宗五帝,無不獲得君臣上下交口稱贊。縱觀整個明代一百二十余位戶部尚書,平均任職年限不超過3年,而夏原吉獨自掌管戶部長達27年,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夏原吉 像

夏原吉先祖是從浙江會稽遷徙到江西德興的,其祖父曾是元末官員,死于亂兵。之后家道中落,夏原吉父親為了躲避戰亂,搬到了湖南岳陽。連續幾代人的遷徙,一般也昭示著家境的艱難,所以夏原吉的成長環境談不上優渥。

13歲那年,夏原吉父親離世,一家人生活更加困苦。16歲時,夏原吉不得不去私塾做老師,用以補貼生計。

傳言當時夏原吉會把自己每月生活費分成30份,掛在墻上,每天取一份,不多不少。小小年紀,便已有理財的覺悟,不得不說生活的確是最好的老師。

夏家雖然落魄,但是對于孩子的教育依舊非常重視。這也許就是封建時期世家子弟與普通百姓的根本區別。夏原吉先是考取了縣學,之后因為才名被推薦到了國子監。

明代市井圖

洪武初年,朱元璋在選才這件事上,并不十分看重科舉一途,甚至一度廢止了科舉取士,而大力提倡讓地方推薦實干型人才。究其原因我想應該有兩點。

其一,朱元璋出身卑微卻立下不世偉業,所以不拘一格降人才;其二,朱元璋探究宋代亡國原因,覺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科舉以」經義「取士,并不能獲得實用性人才。所以夏原吉后來進入官場,無疑是順應了朱元璋這一選拔人才的非主流觀念。

進入了國子監的夏原吉,依舊勤勉苦讀。之后宮中找人抄書,夏原吉因為寫得一手好字而被入選。朱元璋觀察到夏原吉為人嚴謹沉穩,心中對這個年輕人甚是喜歡,破格提拔其為戶部的四川司主事。

明太祖朱元璋 像

從洪武二十五年到洪武三十一年,夏原吉在這個職位上任職五年。也就是說,夏原吉從進入官場的那一刻開始,做的就是財政工作。

我其實很佩服朱元璋看人的水平。如果你去細數明初那些歷仕幾朝的重臣,有相當一部分人或多或少都受到過朱元璋的另眼相看,并被刻意加以培養。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明惠宗朱允炆繼位,即建文帝。建文年,夏原吉被升官了,從戶部主事升到戶部右侍郎。之后夏原吉被任命為采訪使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

,成功奪下了侄子的皇位,大明開始了永樂紀年。

朱棣靖難

朱棣在上臺后,第一件事就是對建文舊臣進行清洗。從夏原吉的履歷上來看,他是深受朱允炆恩惠的,自然也可以被劃為清洗對象。事實上,當時就有人把夏原吉列了出來,要進行打壓。

可我們驚訝地發現,朱棣不但沒有打壓夏原吉,讓其原職留用,反而不久又升了他的官,從戶部右侍郎變動為戶部左侍郎,之后直接提拔為戶部尚書。

首先,夏原吉在建文朝,其實是明升實降。

朱允炆的確是把夏原吉升為了侍郎,但是并沒有給予他實權,而是讓他成為了采訪使。所謂的采訪使,你可以理解為中央派到地方的巡察官員,對于地方上的官員來說夏原吉的確猶如」欽差大臣「,但實質上夏原吉是被疏離了朝廷的核心決策圈。

明惠宗朱允炆 像

其次,夏原吉務實肯干的特質被朱棣欣賞。

建文末年,夏原吉被調回了南京。當時朱棣已經兵臨城下,作為戶部官員,夏原吉一直忙著協調軍需。夸張的是,直到朱棣進入了南京城,夏原吉仍然在埋頭苦干,直到有人把他提溜到朱棣面前,夏原吉才發現朱允炆大勢已去。而當朱棣打算處置夏原吉的時候,夏原吉卻要求讓自己把手頭的一些工作整理完,之后自愿赴死。并堅稱這些工作是利國利民的。朱棣雖然有點懵,但是打心眼里喜歡上了這個官員。

最后,朱棣需要大量的專業型文官幫其治國。

打仗靠的是武將,但治國卻不能用刀槍,朱棣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明代將領 劇照

朱棣登基后,大批「靖難」功勛充斥著朝堂,再加上對建文舊臣的清洗,朱棣又是常年在外領兵鎮守的皇子,并無任何實質監國經驗,這就使得朱棣不得不依靠一批專業的文官來治國。翰林院的那批文官,比如解縉,楊士奇等人,無疑就是趕上了這波東風。而夏原吉因為干才被朱棣看中,再加上其并非建文舊臣中的核心成員,并沒有什麼根基,朱棣自然會對其網開一面,以為己用。

于是,跌跌撞撞的夏原吉算是「因禍得福」吧,開始了他在永樂年的官宦生涯,而其大明財政專家之名,也主要是在永樂時期被確立。

全面地來說,夏原吉在永樂年一共做了四件大事:平水患,理國財,治北京,坐大牢。

明成祖朱棣 像

平水患

我一直覺得古代官員治河是一件很玄學的事情。

在古代并沒有我們今天如此完善的專業分科,絕大多數官員都是讀經史上位的,也就是偏文科,為什麼卻能創造一個個巨大恢弘的治水奇跡?

但我也發現了一個很巧合的事情,大凡治水成功的官員,都是常年泡在一線,幾乎與勞工同吃同住,非常勤勉。我們常說大禹治水「三顧家門而不入」,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大禹常年身處一線,無暇他顧。

夏原吉在永樂初年是全面主持蘇滬地區治水工作的。

明代官員

在基層,夏原吉一待就是三年,整天穿著粗布麻衣,進行細致的實地勘探,并因地勢整理治水戰略。于是我在夏原吉身上琢磨出了一點滋味,這些古代文官們,是用大量的實踐去彌補理論上的不足。

淞滬的水患問題由來已久,之前朝廷已經嘗試過了好幾次,依舊治標不治本,治水的人也換了好幾個。

但朱棣明顯對夏原吉的耐心非常好,理由很簡單,朱棣做了兩件事:給夏原吉搜集了大量關于治水的書籍,給予夏原吉巨大的便宜行事特權。

搜集書籍,這算是大明君臣的臨時抱佛腳了,缺乏理科理論知識這是古代封建王朝的通病。朱棣給夏原吉這些書,明擺著就是告訴夏原吉:你慢慢來,我不催你,但事情一定要做好。

明代太湖水系 示意圖

那麼便宜行事的特權呢?夏原吉當時除了治水,還肩負著管理浙西農務的職權。朱棣的野心無疑是很大的,他要求夏原吉不單單把水患平息了,還要恢復和發展江南農業。而這兩件事都是急不來的。

于是我們看到,治水的監工是換了一批又一批,皇帝派來詢問情況的官員是來了一茬又一茬,但唯獨夏原吉,牢牢地立在治水一線,沒人敢輕易去質疑他。

要知道,這次淞滬治水,朝廷是投入了十余萬的勞力,期間各種物資的保障更是一個天文數字,而這就是朱棣的用人不疑。其實朱棣也是沒辦法,朝廷的賦稅收入,江南地區占據了近三分之一,他必須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夏原吉沒有辜負朱棣的厚望,結局自然是皆大歡喜。

古代耕種場景

理國財

說實話,我本人對各種經濟類別的話題非常頭痛,因為本身是文科出身,數學也不好。所以即使有專門的文獻詳細解說了夏原吉的各種經濟手段,我依舊難以深入理解。

總體上,夏原吉對于經濟的手段,體現在「裁冗食, 平賦役,嚴鹽法,錢鈔之禁,清倉場, 廣屯種,以給邊庶民,且便商賈」,這一句話中。本質上還是開源節流,只是在細節操作上,加入了很多夏原吉的理解。

比如提高富人的收稅比例,裁撤多余的機構和官員,限制皇帝無節操的賞賜,加強經濟上的反貪腐,移民實邊,強化貿易流通等等,在這不再一一細談。

白銀

永樂年是一個不安分的時期。朱棣征討安南,北伐蒙古,建造寶船,屢下西洋,營建北京,軍事改革,編修大典等等,隨便拿出一項來,即便放在富裕的北宋時期,都可以輕易壓垮朝廷財政,而朱棣卻是幾大項目同步進行。

永樂年老百姓的生活的確過得一般,但畢竟沒到民不聊生的地步。朝廷的財政狀況也常常吃緊,但卻沒有發生系統性的崩潰。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夏原吉的協調。

但每年總體賦稅是相對固定的,入不敷出也是事實,夏原吉是怎麼做到的?具體的方式方法我不管,但是需要注意一點,到永樂末年的時候,朝廷的財政狀況其實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到洪熙和宣德初年的時候,說財政崩盤也未嘗不可。

夏原吉的方法,其實就是延緩崩盤的到來,一直在給朱棣想方設法地到處弄錢,很多其實是臨時的手段。

《永樂大典》

所以我們在永樂年看到大明這一通折騰,而到了宣德初年的時候,各種大型項目紛紛被叫停,內外戰略都以穩定為主,比如停止下西洋,停止各地的皇家采買,放棄安南,與蒙古通貢等等,本質上就是夏原吉在這一時期進行了收縮性的財政舉措,恢復國家元氣。

為什麼說夏原吉是杰出的財政專家?艱難時刻能夠供應錢糧,崩盤的時候能夠拉回來續命,能進能退,這不是誰都能做到的。后來的所謂「仁宣之治」,我個人覺得夏原吉是當首功的。當然,這和朱棣駕崩的時機合適也有關,要是以朱棣的脾氣再折騰幾年,真的可能就徹底崩了。

治北平

營建北平新都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這需要有人在那進行物資的保障和協調。

故宮

戶部尚書夏原吉無疑是最佳人選。同時,朱棣屢屢北伐,都是以北平作為根據地進行兵員和物資的流傳,所以夏原吉就常常被朱棣留在北平管理后勤工作。

而皇太孫朱瞻基是一直被朱棣帶在身邊調教的。朱棣很疼愛自己這個孫子,但考慮到安全問題,也讓朱瞻基留守北平。因為南京的很多政務需要朱棣的處理和批復,新都北京也需要慢慢組建一套行政體系,為將來遷都做準備,所以朱棣的北平行在儼然成為了一個政務中心。

當時大明有三個政務樞紐,南京監國的朱高熾是一套班子,朱棣出門隨身帶的文武大臣是一個團隊,皇孫朱瞻基和在北平工作的夏原吉又是一個中心。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朱瞻基與夏原吉結下了交情,因為朱瞻基的很多留守工作,都是在夏原吉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的。

這為以后在宣德年夏原吉在皇帝手下辦事,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明宣宗朱瞻基 像

更重要的是,幫著皇太孫做事,遠沒有像跟在太子身邊那麼危險。本質上,跟著皇太孫也是屬于太子黨,太子朱高熾會念你的好,卻又不會太招來朱棣的猜忌。這不得不說是夏原吉的好運。

坐大牢

夏原吉的坐牢,與楊溥不同,我個人是覺得并沒有涉及所謂的「奪嫡之爭」。直接導火索還是一個字:錢。

朱棣要開始人生中最后一次北伐,又問夏原吉要錢。這個時候,按照夏原吉的說法是,十之九空,也就是大明當時的戰略儲備已經無法負擔朱棣的北伐了。估計朱棣當時也被夏原吉慣壞了,養成了一沒錢就問他要的毛病,可夏原吉真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明軍 圖卷

再者,朱棣年紀大了,夏原吉擔心此次出征,恐對朱棣不利。朱棣本來就是心煩,又聽到夏原吉這麼說,一怒之下就把夏原吉扔進了牢里。

但這里有一個細節,當時被關了一批人,但夏原吉卻是被關在了內官監里。內官監其實并不是專門的牢房,而是明代宦官的一個機構,是當時十二監之一,另外的還有比如司禮監,御用監,御馬監等。而內官監其實就是管理皇家倉庫和工程營造的。

按照朱棣以往的習慣,得罪他的人都是下了錦衣衛的詔獄,比如因為牽扯了「奪嫡之爭」的解縉,楊溥等人。所以我的看法是,雖然史書給我們渲染了當時情況的危機,夏原吉其他幾個也反對朱棣北伐的同僚如何如何慘,但我覺得朱棣并不打算真的動夏原吉。

古代牢房

我這個觀點還有一個細節可以補充。

當去夏原吉家抄家的人回來稟告說,夏原吉家無余財時,朱棣發了一聲感慨,說夏原吉果然是個「刺頭」。明代的刺頭說法,是指摳門小氣。大臣清廉,朱棣卻說他是刺頭,這明顯是一句調侃的話,怎麼看都不像是對夏原吉動了ㄕㄚ心。而且最后朱棣北征歸來,途中病重,也一再想起夏原吉之前的阻止,頗有感觸。

臨終前,朱棣對左右說了一句話,叫「夏原吉愛我」。《明史》:

朱棣的這句「夏原吉」愛我,在史學上有多種解讀。筆者認為,朱棣最想表達的意思是:自己連年征戰,無功而返,最后搭上卿卿性命。夏原吉傾盡一生為永樂盛世奔命,自己在關鍵時刻竟然沒有聽信夏原吉之言。

朱棣其實就是把夏原吉關起來讓他嘗點苦頭,教訓一下,畢竟朱棣已經習慣了自己要做的事情沒有做不到的行事風格,也為了等自己北征歸來,打了勝仗后好向夏原吉炫耀:你看,我離了你不照樣能北伐,照樣能大勝,照樣平安歸來嗎?

只是朱棣沒有料到,此次一去,竟是永別。

夏原吉 像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只有一年,隨后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但也就僅僅過了五年,宣德五年時,夏原吉在一次入宮領賞后,回府逝世,享年六十有五。

歷史上能臣輩出,但能做事又清廉的官員卻少之又少。夏原吉的仕途,其實一直都是在被動接受改變,至始至終,他都在默默干活,就事論事。當初他的弟弟來北京探望,回鄉之前夏原吉僅僅給了兩石的米,這對于大明的戶部尚書來說,不可謂不寒酸。

如果一個官員不戀財,不追權,卻依舊踏實肯干,勞心勞力,那麼就只剩下一個可能性:輔君安國,濟世救民。而這也是古代文人們的終極夢想。

甄嬛傳:華妃疑惑不解,為何純兒飯后要吃2斤糕點,而甄嬛卻洞悉其中的奧秘
2023/09/06
還珠格格:為何晴兒更願意和小燕子相處?初見含香時,為何不去了解一下紫薇的自我介紹呢?
2023/09/06
「如懿傳:炩妃所生的璟妧,其身世之謎是否揭開?」
2023/09/06
《如懿傳》:宮女嫁太監,逆境中的愛情爭霸
2023/09/06
蕭皇后:因長得美麗,被六人輪番霸占六十年,48歲還在被人搶奪
2023/07/25
「禍水紅顏」中楊玉環為何是例外,生前無政治野心,死后怪談眾多
2023/07/25
長平之戰,秦軍為何能以弱勝強殲滅趙軍40萬?兵馬俑坑揭示真相
2023/07/25
袁崇煥死后,還有一人可替明朝抵擋后金軍,可惜最后被崇禎冤殺!
2023/07/25
​明代最囂張的外戚:一門兩侯爵,敢在皇宮奸污宮女,偷戴皇帝御冠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