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 畫像)
嘉慶之所以能成為皇帝,完全是他的父親乾隆皇帝在無奈之下的妥協。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乾隆皇帝立嫡長子永璉為太子,但僅僅過了三年,福微命薄的永璉同志就一病不起,領了便當,死了。
不久之后,皇帝又立了嫡次子永琮為太子,結果永琮干了沒兩天,也生了一場大病,很快薨逝了。
兩位嫡子前赴后繼地去到天堂報道,皇帝很傷心,但傷心之余,又十分憤怒。
皇帝的兒子分兩種,一種是嫡子,一種是庶子。
嫡子是皇帝的正妻所生,是皇帝最為疼愛的兒子,通常來講,數量不會很多,只有一到兩個。
而庶子則是皇帝的妾室所生,因為皇帝總是處處留情,所以數量十分可觀,他們身份地位不如嫡子,往往又是爹不疼媽不愛的對象。
(皇位)
現在自己嫡出的兒子全都領了便當,庶出的兒子反而一個一個活的是膀大腰圓,龍馬精神,是不是有點不太公平?
腦洞十分奇特的乾隆皇帝認為,自己的兩位嫡子之所以會無故死去,都是這幫庶子搶去了嫡子的福分。
無稽之談,實在是無稽之談。
所謂日中則昃,月盈則食,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跟這幫庶子們有什麼關系?
但皇帝不管那個,時常對庶子們大發雷霆,輕則訓斥,重則打罵,結果庶出的長子永璜壓力山大,居然活生生的被皇帝給嚇死了。
這回,皇帝老實了。
或者說,在經歷了喪子之痛的乾隆皇帝,老了。
當年那個意氣風發,銳意進取的年輕帝王已然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腦滿腸肥,憂愁懶散的糟老頭子。
(乾隆皇帝 畫像)
到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的時候,乾隆皇帝已經整整當了六十年的皇帝。
一來,繁雜沉重的政務工作已經讓邁入老年的乾隆皇帝力不從心,他實在是有點干不動了。
二來,圣祖康熙皇帝如此雄才偉略,不過在任上干了六十一年,自己一個孫子輩的,實在是不敢超越先人。
于是,皇帝痛痛快快地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第十五個兒子,愛新覺羅·颙琰,自己則退居二線,當起了太上皇。
颙琰,即嘉慶皇帝。
嘉慶雖然當上了皇帝,但他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
一來,自己被選為帝國的接班人,純屬是老皇帝實在找不到什麼合適的人選,才把自己拉過來湊數。
二來,父親乾隆說是成了撒手不管,清心寡欲,不聞不問得太上皇,但實際上,咱們乾隆同志的這個太上皇,和別人家的太上皇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唐朝高祖李淵當太上皇,那是情勢所逼,實在沒有辦法,兒子李世民把刀都架到自己的脖子上了,再不退位,那可就直接領便當了。
(唐高祖李淵 畫像)
而乾隆讓位,則有所不同。
表面上,乾隆又舉行禪位大典,又把玉璽送到兒子手里,勉勵兒子好好干,但實際上,乾隆同志連窩也沒挪,仍舊住在養心殿里,可憐的嘉慶同志當了皇帝,卻連個正式的辦公場所也沒有,只能和自己的母后擠在毓慶宮里。
沒有住的地方也就算了,身為帝王,嘉慶更是從來沒有自己當家做主過。
朝廷里有個貪官,姓和名珅字致齋,這位和大人在當時混的可以說是風生水起,妥妥的大清第一權臣。
和珅一來是個商業奇才,全國各地都有他的產業,二來是個貪污好手,中飽私囊,對著黎民百姓那是大把摟錢,三來品行不端,時常干一些作奸犯科的惡事。
新皇帝生來仁厚,性情秉直,十分看不上和珅,一直想要將其除之而后快。
這件事兒,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都是十分合理的。
和珅是個壞官,惡官,貪官,皇帝如能法辦污點官員,無疑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兒。
但奇怪的是,每次嘉慶皇帝想要懲治和珅的時候,總是會被太上皇乾隆叫停。
嘉慶要撤和珅的職務,乾隆說不行,嘉慶要摘和珅的腦袋,乾隆說不行,嘉慶要關和珅的禁閉,乾隆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還是說不行。
(康乾盛世)
對于父親這樣的行為,嘉慶實在是有點搞不懂。
父親乾隆一生勵精圖治,打破困局,邊疆治亂,平定西南,打造「康乾盛世」的全盛之象,如此功績,實在是不像一個昏君啊。
既然不是昏君,怎麼會不明白和珅罪大惡極,種種行徑早已深深地危害到了江山社稷這個道理呢?
于是,嘉慶找到了自己的父親乾隆,詢問父親為什麼屢屢袒護和珅。
然而已經老態龍鐘的乾隆并沒有回答他,他只是微笑著看著嘉慶,什麼也沒有說。
他看著自己的兒子,就仿佛看見了當年那個初臨帝位的自己一樣。
一路走來,我看到了花團錦簇和燈彩佳話,我締造了輝煌人生和豪邁傳奇。
那一夜,我也曾夢見百萬雄兵。
三年后,即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八十八歲高齡的乾隆皇帝終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大行而去,龍馭上賓。
雖然乾隆并非本篇文章的主人公,但作者仍然愿意為他留下一句評語,即:
皇帝曾經締造過舉世的功勛,也犯下過嚴重的錯誤,他的一生是極端的,是兩極分化的,他是一個榮譽滿身,但又犯錯無數的帝王。
父親死了,嘉慶皇帝終于得以親政。
而皇帝親政之后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收拾和珅。
(和珅 畫像)
皇帝革除了和珅的一切職務,將其關押在死牢之中,并且十分熱情的獎勵了和珅一份入獄小禮物——毒酒一杯。
而在和珅飲下毒酒身亡的同時,另一邊負責抄家的官員們也在有條不紊地從和珅家里往國庫搬東西。
根據史書記載,從和珅家里抄得的財物總計價值,大概有白銀八億兩。
朋友們,八億兩白銀啊。
乾隆年間朝廷每年的財政稅收,大概只有七千萬兩。
這也就是說,和珅一個人的財富,抵得上清政府十五年的財政收入,以至于當時民間會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的笑談。
而當皇帝做完這一切,他也終于明白了當年父親的良苦用心。
當年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享樂無度,早已經在無形之間造光了大清國庫的積蓄,民政入不敷出,財政屢屢赤字。
而和珅,就是父親乾隆留給自己的錢袋子。
乾隆皇帝比誰都知道和珅貪污腐敗,貪贓枉法,皇帝甚至在內心里比誰都要咬牙啟齒的想要除掉和珅,但皇帝同樣明白,多留和珅一天,和珅就能幫咱們愛新覺羅氏,多賺一天錢。
和珅,是乾隆作為人父,留給嘉慶最后的,也是唯一的禮物。
而現在,在乾隆的祝福之下,嘉慶皇帝即將開創出屬于自己的時代。
不過說實在的,這個時代,其實并不怎麼樣。
由于和珅同志的前車之鑒,嘉慶皇帝開始積極地進行治貪治吏,皇帝打擊貪腐,狠抓貪官,但奇怪的是,皇帝越是反貪,貪官卻越來越多。
皇帝有心安撫黎民,緩和社會沖突,但農民起義卻接二連三,先有川楚教亂,后有東南匪患,之后更有八卦教,白蓮教紛紛作亂。
(天理教起義)
更有甚者,如在嘉慶十八年,即公元1813年爆發的天理教起義中,幾千天理教徒沖入皇宮,夜襲鑾駕,差點把大清皇室一鍋端了。
嘉慶很郁悶,嘉慶也很苦惱。
自己卯時起床,五更入睡,每天幾乎工作二十多個小時,折子批完一封又一封,國事處理完一件又一件,自己如此勤奮能干,為什麼王朝反而在自己的統治下越來越完蛋呢?
為什麼?
很好解釋。
因為你嘉慶老弟就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人。
你勤奮,但你不懂創新,所有的作為都謹遵祖制,不懂改革。
你肯干,可你志短才疏,越是想要解決問題,卻總是好心辦壞事兒,把事情弄得一團糟。
平庸不是罪過,平庸是大眾的本相,但身為帝王,平庸即罪。
當然了,如果把清朝衰敗的鍋全都甩到嘉慶皇帝的身上,這也是不太合適的。
嘉慶皇帝所處的時代,上啟砥礪奮進,開疆拓土,南征北討,揆文奮武的盛世,下達近代史開端,鴉片戰爭爆發,八國聯軍進京,帝后倉皇出逃的道咸衰世。
(鴉片戰爭)
而嘉慶,就站在清王朝這個由盛轉衰的節點上。
二十多年的統治中,皇帝就在這痛苦而迷惑的氛圍中生活著。
嘉慶啊嘉慶,你的勤奮是在為帝國掘墓,你的認真是在將王朝的命運推上深淵!
可憐!可惜!可嘆!
二十多年里,其實皇帝早已經心灰意冷,但他還是仍然一刻不停地工作著,積極的處理政務,熬著沒有意義的夜,加著毫無價值的班。
而彼時的嘉慶,豈不就是當今社會的打工人,那些深陷996旋渦的社畜們?
不知疲憊的工作,賺著少得可憐的薪水。
熬夜,加班,不眠不休,但卻幾乎什麼也沒有得到。
沒有方向,沒有未來,在一些本就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奉獻著自己的努力和汗水。
沒有希望,三百六十天如一日地重復著每一天。
如此奮斗,如此辛勞,如此不顧一切,如此偉大,卻又如此一無是處。
是的,別笑嘉慶,因為我們人人都是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