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間出現了大規模的虧空朝廷錢糧的現象
康熙晚年,由于九子奪嫡的影響形成各方勢力的割據,上面的皇子和大臣們為了皇僅的歸屬斗得厲害,下面的州縣府衙也就肆無忌憚的胡作非為,虧空這一現象也變得十分普遍。
上一級部門即便查出有虧空的數目,但只要當時朝廷沒有查辦的,負責查辦的官員就會能拖則拖,最后移交給下一任來處理,時間長了循環下去就成了一筆壞賬和呆賬。
傳說中的康乾盛世,其實清朝真正富裕的時期就在康熙晚期到雍正時期這幾十年,因為康熙在位61年,前面大部分時間都在內平鰲拜和吳三桂,外戰準葛爾,把內外都搞定了,才大力發展社會經濟,開啟了康乾盛世。
國富民強了,自然也養下了一幫貪官,他們見縫插針,中飽私囊,虧空朝廷錢糧的不說,查辦虧空的不管,
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雍正時期。►雍正登基后成立會考府大規模的清查虧空,因此背上「抄家皇帝」的惡名
雍正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一定要查清楚朝廷銀兩虧空的根本原因。當時雍正下旨專門成立了會考府來清查全國各地錢糧,這也叫「清查虧空」。
雍正設立會考府從兩個方面來穩定政局,一是在經濟上整頓財政積弊,解決康熙年間積累下來的一些財政問題,二是為了更好地中央集權管理,設立會考府打擊諸王勢力。
由雍正的十三弟怡親王允詳、總理大臣隆科多負責此次的清查工作。怡親王允詳是輔佐雍正奪得帝位的功臣,在「清查虧空」這件事上親歷親為,為了鞏固雍正的皇權地位,他堅決不允許一顆耗子屎打爛一鍋湯,堅持一查到底。
隨著清查工作的開展,全國一大批隱藏了多年的貪官浮出水面, 按照大清律例一干人等均被抄家治罪,這一波操作聲勢浩大,轟動全國。
其中必然會涉及到一些無辜的妻兒老小,多少貪官一夜之間從錦衣玉食變成了階下囚,多少妻妾成群變成了妻離子散。因此雍正皇帝背上了「抄家皇帝」罵名。
►雍正元年一次大規模的清查虧空,發現河省一縣虧空數額高達5萬余兩
雍正元年六月初四,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雍正接過河南巡撫石文焯的奏折,眨眼一看就火冒三丈。這可了得,龍顏大怒。嚇得滿宮伺候的人撲通撲通跪了一地。
這可不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哈,這是皇帝急了太監嚇得屁滾尿流。究竟是何等大事讓四大爺雍正這般著急上火?確實是件讓皇帝生氣的事,河南省下面的郟縣虧空數額高達5萬余兩。
當時的郟縣是河南地區數一數二的貧困縣,朝廷每年都會撥款撥糧救濟,一個這麼窮的縣存在如此巨額的虧空,
可見縣衙官員是個貪官,應該立即抄家查辦。►雍正下令將虧空官員收押,送往京城依法治罪
這件事的起因是,河南巡撫石文焯接到朝庭會考府的指示,要在河南省范圍內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查虧空工作,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整個河南省幾乎超過一半的地區,各州各縣都有嚴重的虧空庫銀的情況存在,最為驚人的是在直錄州汝州下屬有個叫郟縣的地方,虧空數額高額高達5萬余兩。
石文焯心想查出這麼問題來,還不趕緊呈上折子跟皇帝邀功去。他知道雍正皇帝素來執政嚴苛,斷斷容不下這等虧空皇家錢糧的人。
雍正果然是個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連郟縣知縣叫什麼名字都沒看清楚,當晚就批示石文焯和刑部,將虧空官員逮捕歸案,押到京城依法治罪。
這里有個問題,作為河南巡撫石文焯,
管轄區域有如此多的虧空現象,這與他這個地方官完全無關系嗎?其實是因為他是雍正元年新上任的巡撫,即便查出了問題也是上一任遺留下來的問題,與自己無關。所以石文焯趁機吹噓拍馬,以清查虧空為由邀圣寵。
►一個小小知縣竟然敢虧空5萬余兩,個中緣由卻讓人意想不到
郟縣當時的知縣叫陳王綬,他是康熙五十四年的進士出生,浙江永嘉人,是個典型的寒門子弟,家里一貧如洗。
一個寒門出生的進士,沒有任何家世背景,想要出頭人頭很難,陳王綬中了進士后一直得不到重用,直到康熙六十年,好不容易當了個七品芝麻官,就是郟縣知縣。
陳王綬上任后真的虧空了5萬余兩嗎?而事實則是陳王緩在郟縣做知縣的這段時間,勵精圖治,愛民如子,百姓們都稱贊他是個好官。
郟縣作為河南省的貧困縣,經濟落后,地理環境差,導致農民們年年收成都不好,百民們的日子是過得苦不堪言。
陳王綬眼見百姓的日子這麼苦,為了緩解百姓們的疾苦,希望百姓們可以勉強的吃上一口粥,他多次前往河南巡撫衙門請糧,都是無功而返。
由于陳王綬為官清廉,沒家世沒經濟能力,又不通人情世故,故而河南巡撫石文焯并不待見他,甚至對他的作風還有意見,認為他過于剛直,不懂得官場上的阿諛奉承。
吃了閉門羹的陳王綬實在沒辦法,他只能挪用官糧救濟百姓于水火之中,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和擁護。
康熙六十一年黃河發水災, 郟縣是重災區,這時候的朝庭為了爭奪皇位波詭云譎,巡撫衙門不管朝庭也不問,陳王綬不得已再次挪用官銀3萬余兩給百姓們購買糧食。
前后幾年,陳王綬挪用公款數額累計5萬余兩。本來那些年,朝庭上下,州縣衙門虧空的現象都是十分普遍的,只要上一任巡撫不查,就移交給下一任了。
可是不巧的是,陳王綬剛好遇上了雍正即位的第一把火,就是肅清諸王勢力,先從財政收緊開始,又遇到了石文焯這樣的庸才,將他虧空庫銀和官糧的事情告到了雍正那里。
►清謙知縣蒙冤入獄,險些被秋后處斬
按照大清律例,私自挪用庫銀是大罪,輕則革職查辦,重則抄家問斬。雍正親批郟縣知縣因虧空錢糧5萬余兩押往京城受審。
陳王綬被押上囚車離開郟縣的那一天,百姓們紛紛含淚相送, 不停地感謝他這幾年為百姓們的辛苦付出,依依不舍地與他道別,場面一度讓押解的差役都感動得落淚。
陳王綬被押到京城之后,經過上堂提審,因為挪用庫銀官糧證據確鑿,刑部判他斬監候,就是等到秋后過了朝審,由皇帝親筆勾絕在菜市口斬首示眾。
陳王綬獲罪后,任所及浙江老家的家產悉數被抄家,以賠償虧空款。據抄家清單上的記載,陳王綬一個朝庭的七品知縣,抄出現銀12兩,房產、田產加在一起40余兩,總共家產不超過60余兩。
比起巨額虧空款5萬余兩,這區區60兩怕是零頭都不到,恐怕連負責抄家的衙役們的辛苦費和差旅費都不夠。
這樣的家境簡直連一個中等百姓之家都不如,實在讓人唏噓不已。身為朝廷命官為了百姓都敢破格挪用庫銀,為什麼自己家里如此清貧?
►勤政著稱的雍正朝審復核陳王綬案件時,才發現原來竟是故人舊相識
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以勤政著稱。他每天要批閱奏折二三十件,正如他自己所講「今檢內外諸臣繳回朱批之折,不下萬余件」,他在位期間一共批閱了4萬多件奏折。
雍正每天的工作時間堪比我們現在「996」模式,早上5點起床,白天處理政務,傍晚開始批閱奏折,直到深夜12點。
雖然雍正每天批閱的奏折數量龐大,但他的批示絕不含糊,很少見到「閱」字這樣簡單的批示,他說「每折或手批數十言,或數百言,且有多至千言者,皆出一已之見。」
由此可見,雍正處理國家政務向來是事無巨細。傳說中的雍正皇帝是爭權奪利之人,看重權利至上,事實上他也是一個真正的王作狂。
朝審時,刑部把有陳王綬的秋后處決名單送到皇帝面前,雍正認真核對逐一復審。
當皇帝看到陳王綬的名字時,一下就愣住了,這才發現竟是故人舊相識。兩年前在康熙六十年,當時的雍親王胤禛正在御前相陪父皇處理政事,見到陳王綬被吏部官員帶到御前見駕。
當時康熙皇帝問了陳王綬一個問題,問他如何才能當好一個知縣?陳王綬的回答讓胤禛記憶深刻,他回答道:「為官者不圖錢不圖名,但求上不負朝庭,下不負百姓。」
正是陳王綬這翻簡單又直接的回答,道出了一個好官的為官之道。胤禛又見陳王綬一身正氣剛正不阿,十分敬佩這位三甲進士。
正當雍正手握朱筆時,兩年前見到陳王綬的情節霎時映入腦海,雍正放下朱筆,召來刑部官員仔細尋問了案情經過,還親自調閱了陳王綬的卷宗,并下旨馬上召見陳王綬。
雍正在養心殿見到陳王綬,詳細詢問了虧空錢糧的來龍去脈,
才發現陳王綬虧空的真相竟然是為了緩解老百姓的疾苦。當雍正看到據刑部報告的陳王綬的抄家清單時,感嘆到非常的意外,一個朝庭命官竟如此清廉,頓時對陳王綬欽佩不已,后悔自己差點就朱筆一揮要了陳王綬的命。
如果失去這樣一位清廉的官員,就是大清朝的損失,還談什麼治國安天下。雍正勤政的原因在于他有為民情懷,心系百姓,他更不想失去陳王綬這樣為民請命的好官。
►免罪獲釋,皇帝獎賞陳王綬3000兩銀子表彰他的清廉
當一切真相大白后,雍正當即下旨赦免了陳王綬,還特意給內務府廣儲司下旨,命朝庭拿出3000兩銀子賞給陳王綬,特別嘉獎他的清廉。
皇帝這一舉動,是為了告訴朝中大臣,如此這般獎賞清廉官員,以要證明皇帝嚴懲虧空現象的決心。
雖然雍正皇帝賞罰分明,但作為一國之君也要礙于國法,因為陳王綬私自挪用庫銀是事實存在,有違國法,為了堵住朝臣們的悠悠之口,不能給陳王綬升遷官職,只能繼續讓他到河南唐縣任知縣。
►雍正的「會考府」讓有的人借著清查虧空的名義,實際對不服管制的下屬實行打擊報復
正如這一次河南省郟縣的陳王綬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石文焯之類就是朝庭的蛀蟲,唯恐天下不亂,還想吹噓拍馬邀圣寵。
因為石焯文對陳王綬有偏見,他肯定不會放過清查虧空這個機會,趁機報復打擊陳王綬,不曾想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從雍正三年開始,雍正成立會考府通過清查虧空來打擊諸王勢力的目的已經完成,會考府被裁撤,諸如石文焯一樣的官員再無空子可鉆。
後來雍正處罰了石文焯,貶詞他察人不明,辦案不公,把他從原來的河南巡撫降職為署理浙江巡撫。直到雍正八年,石文焯被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