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聲喝斷當陽橋,千古流芳莽撞人,這是大多數人印象中的張飛。
回看整個《三國演義》,人氣最高的自然是桃園三兄弟,大哥劉備以仁義聞名、二弟關羽以義氣為名,還有個老三名叫張飛,什麼時候都是那樣勇。
至于張飛的恐怖程度,這里要借用江湖上的一句話:百萬軍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特別是在當陽橋時,張飛一個人對著曹操八十三萬軍隊大喊:吾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一決生死。
曹操不敢上,派出了夏侯杰,夏侯杰畏畏縮縮,曹軍只能撤退。
咱就說擁有飛哥氣場的人,整個歷史上又有幾個?唯一讓人詬病的就是沒文化。
不過《三國演義》畢竟是一本小說,自然不能當作歷史去看,要追溯真實的三國歷史,最主要的還是官方記載的史書。
就拿張飛來說,人們對張飛的認識正如前文一樣,說得通俗些就是粗糙大漢。
上個世紀80年代,張飛墓中文物的出土,徹底刷新了傳統認知,他非但不是個粗人,反而是一個擅長書畫的美男子。
首先筆者說明一點,這里稱張飛為傻老黑并無貶低之意,只是他的脾氣暴躁而且也沒有什麼光輝歷史,名氣和兩個哥哥比起來更是差到十萬八千里。
仔細探究張飛的一生,最初只是一位屠夫,過著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生活。
得益于時代亂世,張飛結識了大哥劉備和二哥關羽,從此開始為蜀漢打江山。
要說歷史中為何會留下他的名號,不過是劉備的蜀漢政權建立了,他當了皇帝,兩個弟弟也跟著出人頭地,否則二者的聲名只會被歷史埋沒。
打天下的過程中,張飛盡忠盡力,勇猛無敵的性格讓許多敵人聞風喪膽。
在當時那個年代,別說見到張飛的真人,光這個名字足以嚇退無數人,由此可見他恐怖到什麼程度。
與此同時,張飛并不是沒有原則,他將江湖上的道義展現到淋漓盡致。
有一次,張飛受命增援江州,鎮守此地的將軍嚴顏一點都不懼怕,負隅頑抗后被張飛攻破城門擒拿。
張飛內心不解,大聲呵斥嚴顏:「我方軍隊都來了,你還在這抵抗什麼?來人,把他給我拖出去斬了」。
「斬就斬,喊什麼」,嚴顏回答。
嘿,你小子還挺有骨氣,兄弟我行走江湖這麼多年,第一次見到不怕丟命的,要是能為自己所用,會不會是一條好漢?
張飛隨即下令把嚴顏放了,內心對他更是十足的尊重。
江湖上行俠仗義的人不在少數,但能這樣對待俘虜的咱確實是第一次見,這也難怪張飛能勤懇地追隨劉備一生,因為他內心的原則一直在約束著自己。
繞來繞去,張飛身上必然擺脫不了「武將」的標簽,反正就是勇,除了勇就是打,沒有二樣。
可誰也沒有想到,張飛的人物塑造形象未來有一天會發生改變,原來他是一個會琴棋書畫的美男子。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陸四川省成都市華西醫院要修建宿舍。
本以為事情會很順利地進行下去,沒想到工人在施工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一個古墓,項目人員隨即報告給相關部門。
經過考古人員們的勘探和檢測,最終確定這個陵墓的主人是張飛。
當時挖掘的意愿并不是很強烈,一方面基于對張飛的了解,粗魯之人能留下什麼東西?
另一方面陵墓上有許多盜洞,就算有也早已被某些「有心人」洗劫一空。
1985年,專家組們在商議后,決定對張飛陵墓進行挖掘。
或許是陵墓內的結構復雜,許多文物得以保存,比如石碑和墨寶,后來均被認定為張飛本人親自書寫,其中還有一個特別的詩詞,叫《張飛立馬銘》。
看到這里,很多人并不相信,這樣一個人還會什麼書畫文藝?咱能別開玩笑了嗎?
考古學家們最初也不相信,后來經過文獻考究,確實發現張飛是一位才子。
《三國志》中這樣記載:張飛寫詩、善畫,樣樣精通。言外之意很明顯,加上文物的出土,這豈不是史實的印證?
不僅如此,明朝的《畫髓元詮》更是這樣表述:張飛喜畫美人,擅草書。
即便個人內心再怎麼不認可,但事實就是這樣擺在諸位面前,只不過是基于小說塑造的人物影響,才導致諸位并不信服。
看來《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形象」確實有待商榷,真的是顛覆了人們傳統的認知。
說到底,事實的認定必然離不開文物的佐證。
有人認為是前者,有人認為是后者,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看待這件事。不過在認定人物形象時,背后是對故事新的思考,結合多方史料進行考究后,才會有想要的答案。
文章結尾之時,送給諸位一句話:風流文物夙有人,九州共識黃山谷。
關于張飛的人物形象,筆者不做過多定論,唯一想說的就是文化遺存屬于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是我們中華民族漫長歷史的見證。每個人都應樹立文物保護意識,拒絕「主人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