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
垂拱元年,多事之秋。
這一年長安城中誕生了一個了不得的男嬰。
這個男嬰的名字叫做李隆基。
在自己出生一年前,自己的伯父唐中宗李顯剛剛被武則天廢黜帝位,流放均州,而在自己出生后,自己的父親李旦(唐睿宗)也恰好代替自己的伯父成為大唐帝國的新一任主人。
小時候的李隆基過的一直很開心,因為他認為自己的父親是大唐帝國的統治者,自己就算以后當不了太子,也一定能做一個富貴榮華的王爺。
年幼的李隆基并不知道,無論是自己的伯父還是自己的父親,表面上他們是大唐的皇帝,但實際上,他們都是武則天精心挑選出的囚徒。
他們沒有權力,沒有發言權,沒有資格管理國家,唯一的用處就是像提線木偶一樣被武則天操控。
所以很快,李隆基就明白了一個事實。
自己看似出生在皇宮內,實際上卻是出生在監獄內。
這個政治清明,恢弘無比的大明宮曾經是由李唐家的男人們主宰的,但此時卻像一個玩具一樣被武則天捏在手里把玩。
不久之后,李旦得到了和自己的哥哥一樣的命運。
他被武則天從皇帝的位子上一腳踹下,墜入歷史的長河之中,成為了一個配角。
武則天榮登帝位,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
從巨觀的角度來講,武則天不可謂不是奇人、狠人,她在締造歷史,她也在顛覆歷史。
但從微觀的視角來看,武則天的榮光背后滿是李唐家族的凄慘。
李氏皇親們當然不樂意唐帝國掌握在一個女人手里,他們大多數都抄起家伙和武則天干了起來。
結果可想而知。
武則天就像一個加了各種buff的boss一樣強悍,李氏親貴們則像送經驗的小怪一樣被武則天屠戮殆盡。
而李隆基作為皇室貴族中的一員,日子同樣不好過。
原本身份是皇孫的他因為父親的牽連,被降封為臨淄王。
他被控制在荒涼的別宮之中,被限制自由,監視行動,日子別提有多難受了。
這也許只是身體上的折磨,李隆基還算可以接受。
但武則天因為下人的誣告,除掉了自己親生母親竇妃,則讓年幼的李隆基恨透了這個飛揚跋扈,權欲熏心的女人。
那個誕下自己,并且撫育自己的母親死于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李隆基甚至不知道母親葬在何處。
弒母之仇,不共戴天。
但李隆基只能咬牙堅持下來。
(李隆基,即后來的唐玄宗)
他恨自己沒有能力力挽狂瀾,為父親正名,為母親報仇,他更恨整個大唐帝國的懦弱讓武則天更加為所欲為。
泱泱盛唐,沃土千里,熱血男兒千百萬,為什麼就沒有一個人能打敗這個女人呢?
李隆基并不知道,歷史其實早已經寫好了屬于每個人的結局,在未來,親手挫敗武則天的人,正是他自己。
時間一晃過去了七年。
執政多年的武則天已經從風華絕代的奇女子變成了白發垂髫的老婦人。
她已經無力再掌控整個大唐帝國的運營和發展。但她還是欲罷不能地牢牢地控制著大唐的政治核心。
她雖然把廢黜多年的唐中宗李顯重新召回到自己身邊,并且立為了太子,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只是武則天做做樣子罷了。
這個半生都站在大唐帝國權力頂峰的女人或許只有到自己死去的那一天,才能把大唐帝國還給李家人。
大唐臣子們受不了了。
你可以騎在我們頭上一天,一年,乃至十年,但是不能在我們頭上騎一輩子。
這也太欺負人了!
所以她們趁著武則天生病之際發動了一場兵不血刃的政變(神龍政變),終于脅迫武則天走下帝位,把皇位傳給了兒子李顯。
武則天的時代結束了。
一生被流放在外的李顯早已經心力交瘁,他郁郁不得志的在皇帝的位子上干了五年之后,就撒手人寰,皇位又落到兒子李重茂的身上。
但李重茂只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小朋友,并且而是由李顯的皇后韋氏扶持上位的。
走了一個武則天,又來了一個韋皇后。
李隆基站了出來。
此時的李隆基早已不是當年被武則天按在地上無力還擊的少年郎,而是變成了一個英姿勃發的男兒漢。
李隆基把韋后拉起來就是一頓捶,再次成功發動政變,干掉韋后,脅迫李重茂退位,擁立自己的父親李旦重登帝位。
滄海桑田,時過境遷。
大唐王朝在數十年里骨肉相殘,頻繁易主,到今天終于得到了一絲平靜。
李旦登基了。
他和自己哥哥命運相仿,幾乎一生的時間都是漂泊凄苦的。
他們都曾短暫地成為帝王,又迅速地被趕下臺,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李旦很開心,他覺得自己的兒子很有本事,終于讓自己再次成為皇帝,并且是擁有自主權力不再受人擺布的皇帝。
他想要把多年來的悲憤化為治理國家的力量,卻發現自己的兒子李隆基并不像自己看起來那麼簡單。
在政變中付出最多的李隆基認為自己才應該是利益最大化的收獲者,他已經不滿足于當一個皇太子。
他想要父親李旦手中的權力。
江山再次易主,李旦禪位李隆基,尊太上皇。
也許這是李唐王朝的宿命。
他們從誕生在皇家的第一刻起,就注定會失去人世間最寶貴的親情。
因為在權力的爭奪面前,多麼牢固的親情都會頃刻間蕩然無存。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李隆基于大明宮太極殿登基,史稱「唐玄宗」 。
大唐的盛世開始了。
(開元盛世)
不得不說,他的確是個很有能力的人(皇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甚至比他的任何一位前輩都要優秀。
當然,能締造盛世,主要靠李隆基優秀的用人能力。
也許他本身的能力并沒有史書上傳的那麼神乎其神,但他任用的一大批官員,卻都是食物鏈頂端的人才。
諸如張九齡、張說、姚崇、宋璟等。
這些神隊友們輪番登場,瘋狂發揮自己的技能和長處,他們攜手李隆基,傾力打造出了「開元盛世」。
大唐的軍事、經濟、文化等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頂點。
這是大唐帝國的巔峰。
但巔峰之后,再無巔峰。
下坡路來得很快。
原因在于日日勤政的李隆基突然在某一天感覺到了深深的疲憊。
鋪天蓋地的奏折讓他覺得腦殼發昏,而永遠處理不完的政務和國事越來越讓他覺得生活索然無味。
李隆基開始懈怠。
更為關鍵的是,李隆基認識了一個女人。
一個他為之著迷,為之瘋狂的女人。
一個幾乎改變了大唐命運的女人。
這個女人的名字叫做楊玉環(楊貴妃)。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老李同志開始整天和楊貴妃談戀愛。
早上起來楊貴妃陪著,中午游園楊貴妃陪著,晚上侍寢還是楊貴妃陪著。
日日歡歌作樂,夜夜歌舞不絕。
朝政幾度荒廢。
這個曾經是自己兒子壽王李瑁的女人如今被自己視為掌上明珠,珍寶一般。
這似乎是老李家的傳統。
李治愛上了自己父親的女人,結果給大唐留下了武則天這個驚喜彩蛋。
而李隆基愛上了自己兒子的妻子,更是帶給了大唐幾乎毀滅性的打擊。
邊疆的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一看皇帝這也不行啊,有點成就就志得意滿,開始天天不干正經的,這樣的老板沒前途,不能跟他混了,于是接連發動叛亂,帶領大軍直撲長安。
(安史之亂)
李隆基早就失去了年輕時那顆勇敢無畏的心,面對叛亂,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如何應對,而是收拾鋪蓋卷兒,帶上楊貴妃一起跑路。
也許在他眼里,整個天下都不及自己的這份愛情,不及自己眼前雍容華貴的楊玉環。
所以與其說是逃跑,不如說是一場「浪漫的出游」。
跟著李隆基一起跑路的士兵們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
放著好好的國家你不好好治理,放著好好的皇帝不好好干。
你這一天是弄啥嘞?
現在叛軍來了,你不能帶領我們保家衛國,我們還得跟著你顛沛流離,受一肚子窩囊氣。
于是,「馬嵬驛之變」開始了。
士兵們集體嘩變,他們告訴李隆基,楊貴妃狐媚惑主,必須除掉,那樣大唐才有生機,你要不把楊貴妃弄死,我們就把你弄死。
這些嘩變們的士兵們動機是好的,但他們的想法卻是大錯特錯。
大唐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和楊貴妃沒有任何關系,她只是一個一心一意愛著皇帝的女人。
她是盛世里權力的美好點綴,也是亂世時權力的無辜犧牲品。
所有的惡果,都是李隆基咎由自取。
那些把大唐敗落的罪惡全推到楊貴妃身上的史書和史學家,我只能對他們說四個字。
「厚顏無恥。」
究竟是什麼樣無恥的人,才能把一個國家的失敗全部都推到一個女人的身上?
楊貴妃看著李隆基,她以為眼前的男人會垂憐她的小命,沒想到李隆基果斷的決定處決楊貴妃。
甚至楊貴妃被行刑時,李隆基連眼睛都沒眨一下。
(楊貴妃魂斷馬嵬驛)
那一夜的馬嵬驛,下了很大的雨。
李隆基的心也跟著雨水碎的淅淅瀝瀝。
所以人都認為李隆基是個無情的君王,但我相信他仍然深愛著楊貴妃。
他只是必須要做出這樣的決定。
他曾經為了楊貴妃癲狂,他曾經舉大唐之國力把所有的尊崇都給了楊貴妃、
但為了大唐的黎民百姓,他不能死,他必須活下去。
他是活下去的那個人,但在這段愛情中,活下去的人,才是最痛苦的人。
永別了,我的愛人。
永別了,大唐盛世。
楊貴妃死后不久,局勢稍穩,一直在外圍帶兵保護李隆基的太子李亨在李隆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登基為帝,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他的兒子就像當年他奪走自己父親唐睿宗李旦的皇位一樣奪走了自己的帝位。
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就在這樣一場國家巨變之下,自己失去了最愛的女人,也失去了皇位。
此刻他已經一無所有了。
一生風云叱咤,締造大唐盛世的日子,轉眼便消散了。
他移居到了偏僻的興慶宮,孤獨地渡過了自己最后的歲月。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5月3日的一個清晨,李隆基被宮女髮現死在興慶宮的大殿里。
他神色安詳,臉上帶著尚未干涸的淚痕,手里緊緊攥著楊貴妃生前使用過的香囊。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