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清朝1300多個縣,一個縣有多少正式編制?九品官在縣里可不是小官
2023/02/18

「九品芝麻官」由影視作品深入每個人心中,也讓人對它產生級別很低的刻板印象。但清朝的官職有九品十八級,真要計較起來,它可不是最低的等級,甚至能夠做到九品官,在當時階級流動不算便捷的社會中,可以說非常難得。

類比今日的編制,能夠有一個正式編制,多少人會大呼安心?那麼古代的官員會有怎樣的編制呢?又對應怎樣的職位呢?「編外」如何升職成「編內」?一起來看看清朝的地方縣制。

(中國地圖)

一、不同于前朝,清代縣制也分體制內外,看看他們都招什麼人?

清朝的官制沿襲明朝的傳統,有九品十八級,分中央和地方兩類官職。我們今天說的縣制就是地方官職。

地方分省、府、縣三級,類似于我們現在的省、市、縣。

當然他們也有少數民族自治區,叫做土司。古代皇權不下鄉,所以縣以下雖劃分鄉、里,但鄉只是地理上的區別,甚至到了清代已經名存實亡。

歷朝都是通過縣級政權,來收稅、征兵、實行統治。郡縣制是以地緣政治來劃分人群,以鞏固皇權的,可以說它上承皇帝,下接百姓,任何自上而下的各項政令,都要由縣一級的政權向百姓推廣。它是國家的重要關節點。

以往被稱為「父母官」的通常是縣官,知縣是國家政權最接近百姓的官員,相當于政府的基層支撐。

(《清會典》書籍圖片)

清朝在《清會典》、《吏部處分則例》中對縣署制定了有關的法規條例。清代縣一級的朝廷命官人數極少,大縣設知縣、縣丞、主簿、典史各1人,中縣設縣丞或主簿,只選其一,小縣則不設縣丞與主簿。

每一個縣的縣級行政官員,最少兩人,最多四人,再設一些教諭、訓導或巡檢,在安全、文化方面加以協助。

可一個縣政府就只有這麼幾個人嗎?并不是。所以,在縣政府當中也有合同工,他們不像有編制的公務員一樣,福利待遇這麼好,但是他們也可以擁有從單位獲得的報酬。

(清代縣衙模擬縮略圖)

這樣的合同工,在當時還有幕僚、三班衙役、六房書辦、鄉里保甲等,主要看縣官的需求。

知縣負責總攬全局,就像我們的現在縣長,掌管全縣的賦稅征收,決斷行遇,勸農莊稼……幾乎無所不包。

典史一般負責縣里的司法處理、告狀事務,管理監獄和司法。而縣丞就類似常務副縣長,分擔知縣統籌之下的各方瑣碎事物,比如與各部門的負責人進行溝通。

到了清朝后期,負責處理縣里事務的縣丞,就成為了實際上的縣長。

主簿主要負責處理文書,或專管部分縣里的事物,或許是銀錢、糧食,或許是戶籍,或者是巡捕等。如果沒有對應的部門官員,那麼這些職務都會讓主簿擔任,相當于縣政府的辦公室主任,有時候看情況也會擔任局里的局長。

清朝的地方和中央一樣,也設立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六房,分管辦理日常事務。而這部分的內容主要是由典吏,即文書負責。

三班衙役,就是我們平時看電視的時候,最經常看到的知縣升堂,站在兩旁的人或者是巡邏的人,或者是運官糧的人。他們大多為本地人擔任,父子相承,世代執行。雖然他們有國家給予的工錢,但是不足以養家,一般來說仍屬賤籍,主要是借勢狐假虎威,從中牟利。

那麼其他人的工資從何出呢?他們能不能夠擁有編制呢?清朝也有從「體制外」轉入「體制內」的流程。

二、編外人員工資低,清政府畫餅考編升官

「官吏」一詞,我們經常連起來說,但他們其實是兩種不同的級別和職責,當時吃「公家飯」

的人分為「官」和「吏」兩種。

「官」,一般負責整體領導,很少直接與老百姓接觸,不排除一些清官十分的親民。而「吏」負責的是具體事務,直接和老百姓接觸,一般來說,吏員的數量都是多于官員的。

吏員當中的頭頭,就是所謂的「班頭」可以從朝廷中領工資,比如縣里的六房長官,可以領一份數量不多的糧錢。

但更多的是,通過朝廷給他們的權力,獲得自己的一份「工錢」,比如三班衙役借勢魚肉百姓。

(清末衙役老照片)

可以看到幕僚的報酬,會由縣官自己掏腰包發。衙役只發微薄的工時費,沒有正式工資。書辦的工時費也沒有,只能賺取一些抄寫費,所以他們很多時候生活是清貧的。

那是什麼讓他們堅持下去呢?

(清朝考場圖)

清朝有一套「吏員考職制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相應考核。一般而言,吏員的任職期限是五年,任職期滿后,如果想升職就可以到京城參加考核,一般在每年的七月舉行,成績優秀便可以授予正式官職。的確有一些吏員,後來由此做到高級官員,但如果沒有背景,能夠做到高級官員的吏員都是極少數。

(《九品芝麻官》影視截圖)

所以,在清朝成為有品級的「入流官員」很難。哪怕你現在的職務對應的是,現在縣里局長的級別,你也不一定能有品級,是「體制內員工」。

即使有「吏員考職制度」也是難得,所以「九品芝麻官」在影視劇集呈現的,始終是個人個例,若總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旅途不順,不夠準確。畢竟,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縣里的大多數官員甚至都沒有品級,而是在「不入流」

的位置上,「不入流」之下,還有吏員。所以「九品芝麻官」也是官,始終是高出一截。

(清朝正九品官員官府圖飾)

三、工資不夠生活,只能解決百姓

縣里除了文官,還有武官,但是武官的品級十分多樣,也和這個縣的規模、軍事重要性有關。五官有從三品、正五品,看起來比文官級別高,但秉承著「重文輕武」的思想,武官地位比文官要低得多。

(清朝武官繪圖)

所以,清朝的官職自上而下有著完整規范。

底層管理,從行政運行、社會安全,再到外敵防御,甚至還考慮當地官吏的心理,讓他們能夠看到升遷的希望,設想周到

但也得承認,為了節省支出,給吏員的工資太少,而他們也會為了生活,用政府的公權力謀利,比如勒索。在當時,吏員勒索百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縣官們認為,衙役辦差向當事人收取的車費、旅費、鞋襪費、飯費,及茶水錢都屬于正常收費,只是不準借機勒索敲詐。而這些最后都是不成文的規則,也叫做陋規。

比如衙差辦案,如果交通不便,甚至還要住在那人家里,當事人得殺雞款待,小心伺候,臨走時還需送紅包,否則衙差會用大枷鎖戴在當事人的身上,施以威脅。取保的嫌飯還得找鋪保,這又需縣里的書役做介紹書,中介費和擔保費又可以撈一筆。關押在牢里的嫌犯,更需要用錢打點。

(清末戴枷鎖的犯人老照片)

但這些都在清朝都不算違法,所以從勘察現場到審結案件,各種規費可達數萬文銅錢。

對老百姓而言,按規矩收錢的衙役,已經算是好人了。

為了節省行政成本,不給吏員發放足夠的工資,卻又讓他們掌管實際事務,擁有實權,直接和老百姓溝通,讓老百姓與上層統治,有著不小矛盾。

這不僅影響著政府的公信力,也影響著政府的正常運行,還增加了許多行政成本,這種畸形的吏員政治也造成了許多的惡果,沖擊著政府的統治。直到清朝末年,清政府進行了官僚制度的近代化改革,這一現象才有所改變。

結語

總的來看,我們會發現清朝官制的確分散了許多官員的權利,可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只是考慮皇權而不考慮民權,最終導致的就是吏員政治的惡果。當權力分散之后,行政成本又未進行提升,真正負責民生、管理百姓的人反而不能夠得到合理的報酬,進而魚肉百姓,殘民害理。導致清朝中葉時,吏員、幕僚已經成為積重難返的弊病了。畢竟,「任你官清似水,難免吏滑如油。」

這樣的管理漏洞,其實是可以快速解決的小問題,但是統治階級的傲慢與壓迫,讓他們等到發現,為時已晚。積重難返的不是行政弊病,而是千百年來統治階級的高高在上。

甄嬛傳:華妃疑惑不解,為何純兒飯后要吃2斤糕點,而甄嬛卻洞悉其中的奧秘
2023/09/06
還珠格格:為何晴兒更願意和小燕子相處?初見含香時,為何不去了解一下紫薇的自我介紹呢?
2023/09/06
「如懿傳:炩妃所生的璟妧,其身世之謎是否揭開?」
2023/09/06
《如懿傳》:宮女嫁太監,逆境中的愛情爭霸
2023/09/06
蕭皇后:因長得美麗,被六人輪番霸占六十年,48歲還在被人搶奪
2023/07/25
「禍水紅顏」中楊玉環為何是例外,生前無政治野心,死后怪談眾多
2023/07/25
長平之戰,秦軍為何能以弱勝強殲滅趙軍40萬?兵馬俑坑揭示真相
2023/07/25
袁崇煥死后,還有一人可替明朝抵擋后金軍,可惜最后被崇禎冤殺!
2023/07/25
​明代最囂張的外戚:一門兩侯爵,敢在皇宮奸污宮女,偷戴皇帝御冠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