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封建時代的官員來說,他們的合法收入除了朝廷封賞給他們的食邑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朝廷給他們發放的俸祿。不過古代既沒有銀行,也沒有網上轉賬,那古代那麼多官員,都是怎麼領取工資的呢?難道需要許多主管財務的人員駐扎在各地衙門,負責給官員發放銀子嗎?
古代官員領取工資與如今的人們截然不同,主要有三個區別。
第一個區別就是古代官員的工資并非是按月發放,而是一年一發或者是半年一發。這其實就是因為古代交通不便,要是按月發放工資的話,人力成本實在是太大,對于朝廷來說這樣做的成本實在是難以承受。
不過也有部分朝代曾經使用過按月發放工資的方式,比如晉朝就實行過月俸制度,每個月都給官員發放工資。
第二個區別就是發放的不全是現金。
古代官員發放工資的形式往往是「銀子和實物」一起發放,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發一部分錢,然后發一部分糧食,比如大米或者小麥。這種方式在古代叫做「半谷半錢」,清朝、晉朝等朝代均是采用這種方式。唐代更加復雜,會將銀子、大米、布匹等物品混合在一起,當做工資發放。并且冬天的時候還會給官員發放炭火,夏天的時候則會給官員發放冰。
最奇葩的朝代可以說是明朝了,根據《明史紀事本末》記載,明朝除了發放銀子之外,還會將國庫中的棉花、藥品等物資作為工資發給官員。所以在明代的時候,很多官員在領到自己的「工資」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大街上,將自己領到的棉花等物品賣掉換成錢,然后再回家。
第三個區別就是基本都不在本地發放。
古代的時候,若是京城內的官員運氣還好一點,能夠直接在國庫領取自己的工資。但地方的官員只能到自己所屬省份的省庫去領取工資。省庫可以理解為省一級的國庫,往往設立在每個省的省城。省庫不僅會儲存銀子,還會儲存糧食,所以能夠給官員以「半谷半錢」的方式發放俸祿。
有些偏遠地區的縣城距離自己的省城好幾百公里,一些官員就會趁著到省城辦事的時候順帶把工資領了。一些比較偷懶的官員則是會通過賄賂省庫工作人員的方式,讓他們幫忙將自己的工資托人送到自己所在的縣城,免去了自己的舟車之苦。
實際上古代官員領工資的方式比起如今來說要復雜得多,只能說我們恰好生在了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能夠為我們自己減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