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昚的義父 宋高宗趙構 )
趙構一直有一個難言之隱。
作為南宋帝國的開國皇帝,風云飄搖的南宋帝國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北方的少數民族建立的金朝政權大舉南下,趙構無力抵擋,只能收拾收拾行李一路南逃。
他的逃跑行動盛況空前,幾乎把整個中國南方給跑遍了。
在這個逃跑的過程中,可以說是風餐露宿,食不果腹,還要時刻擔心身后的金軍攆上來。
顛沛流離,擔驚受怕的日子就導致趙構的身體出了一個大問題。
他漸漸發現,自己喪失了作為一個男性正常的生育能力,也可以說是不孕不育了。
在古代那個乏善可陳的醫療條件之下,想要治療不孕不育難比登天。
所以這個病對趙構來說,打擊是巨大的。
無法生育,也就意味著他不能擁有子嗣。
沒有子嗣,他身后南宋帝國的未來要傳承給誰呢?
你讓趙構送給陌生人,或者禪讓給大臣,他是肯定不是干的。
皇權沉重又自私,只能由流淌著趙氏血脈的人來繼承。
很快,趙構遍尋天下,找到了兩個合適的繼承人。
一個叫趙琢,一個叫趙昚。
兩個孩子流落民間,據傳,都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九世孫。
他們一樣聰慧,一樣健康,如果硬要說兩個孩子之間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趙琢很胖,而趙昚比較瘦。
在最后的角逐中,趙構出了一道測試題。
江南山水怡人,怡人便是養人,所以自古美女多出江南蘇杭之地。
趙構精挑細選美女二十名,送入趙琢府中十名,又送入趙昚府中十名。
送美女的目的很簡單,當然不是趙構著急當爺爺抱孫子,而是為了考驗兩個孩子的人品和定性。
(南宋皇宮)
數月之后,趙構又把二十名美女盡數召回,逐一檢查,發現送給趙琢的十名美女已經不是處子之身,而送給趙昚的十名女子卻還是處子完璧。
也就是說,沒有抵制住誘惑的趙琢把這十名美女都給禍禍了,但趙昚卻耐住了寂寞,面對美色,不為所動。
這回差距一下子就拉出來了。
視美女如豬肉,這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并不容易。
一個男人,一個在未來即將全盤接手南宋帝國的男人,如果連這一點小小美色誘惑也抵擋不住,恐怕難堪大任。
在這場繼承人的測試中,趙昚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
一直把南宋帝國揣在懷里東奔西跑的趙構感覺到了一陣深深的疲憊。
面對外敵的入侵,他選擇過逃避和求和,只是為了保存南宋政府的有生力量,不至于亡國滅種。
而對待自己手下的忠臣良將,他也曾經有過昏庸的時刻,因為擔心臣下的勢力過大而對他們采取殘酷的政治清洗。
誅ㄕㄚ岳飛,就是最好的例子。
作為一個政權的開國皇帝,趙構這半生真的有點過于顛沛了。
如果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每天的想的是如何把國家做強做大,那麼趙構這個開國皇帝每天在想的事情只能是如何活下去。
窩囊,憋氣,難受。
用文藝一點的修辭來說,那就是: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這樣的日子趙構很快就過夠了,既然已經選定了皇位的繼承人,何必還要等到自己駕鶴西去的那一天?
一生游蕩,我該歇一歇了。
一個人掌握權力,成為至尊九五并不稀罕,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上下五千年,一共誕生了大約400多位皇帝,皇帝這個職業,并不能算是多珍稀的物種。
但在這400多位皇帝中,能看淡世事,愿意主動放下權力的帝王,能有幾人呢?
懂得放棄的人,才是最難得的人。
趙構作為皇帝的一生也許算不上光彩,但他的確是一個懂得放棄的人。
他把帝國的接力棒慎重的放到了趙昚的手上。
大宋,交給你了。
(宋孝宗 趙昚 )
趙昚登基了。(即宋孝宗)
但他并沒有初登大寶,臨御九霄的興奮和快樂,反而陷入了深深的擔憂之中。
北方的金朝政權就像一把利刃,深深的插在南宋帝國的心臟之上。
一日不除,新皇帝就一日不得安寧。
所以皇帝剛一登基,就做了兩件事。
一件事是為岳飛平反,第二件事是重用主戰派大臣張俊。
為岳飛平反這件事是趙昚必須做的,他需要通過這件事來確立自己的威信,借此來告訴群臣,自己是一個是非分明的帝王。
當然,岳飛的冤假錯案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太上皇)趙構一手造成的,所以趙昚這樣做無異于【啪☆啪】的打趙構的臉。
不過幸好,清心寡欲的趙構已經不在乎了。
對他來說,世人的評價和議論無可厚非,他現在想的最多的,只是如何安度晚年罷了。
但趙昚決然沒有趙構這樣的清福可享,給岳飛做完平反工作,他立刻開始著手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北伐。
北伐兩個字說起來輕描淡寫,但卻足以震驚當時的天下人。
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在面對北方政權時似乎歷來都只有挨打的份,這位新上任的年輕皇帝居然要主動出擊?
趙昚表示,我不僅要和金朝碰一碰,我還打算把他們給全殲了。
皇帝很硬氣,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感。
因為趙昚雖然是個很有理想,很有抱負的皇帝,但南宋當時的綜合水平實在很難支撐他龐大的理想和抱負。
他雖然有掃平四海,打敗金軍的信念,但信念這種的東西很玄。
它只在敵人比你稍微強一點點的時候能產生作用。
你讓泰森去打奧特曼,他說他有信念,你說他能打得過的嗎?
彼時的金朝對趙昚來說太強大了,他強行北伐的后果就是被金軍按在地上一頓錘。
南宋毫無例外地又輸了。
對南宋政府來說,這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輸了不丟人,丟人的是輸了之后又要卑躬屈膝跟金朝政府和談。
和談的內容又不外乎是那老三樣,割地賠款外加俯首稱臣。
對皇帝來說,這是沉痛的打擊,對臣子來說,這也是刻骨銘心的恥辱。
但對當時的南宋百姓來說,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和談就代表著罷戰,罷戰就代表著停手。
邊境不打仗,國家不征兵,國內的經濟民生就能得到快速的發展。
所以在宋金雙方和談之后,兩國居然神奇般地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和平景象。
科技大繁榮,經濟大發展,百姓安居樂業,齊夸趙昚的領導。
(南宋首都臨安的繁華景象)
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我有時候會想一個問題,宋朝的子民是子民,金朝的子民也是子民。
大家都是血肉之軀,活生生的人。
人呢?生而平等。
這些處在社會底層的百姓之間其實并沒有直接的沖突,他們窮極一生可能都不會踏出自己生活的村落一步,他們只想踏踏實實的過好屬于自己的小日子,談何國仇家恨,收復河山?
而那些所謂的國仇家恨,河山一統,只不過是作為統治者的自私想法罷了。
他們之所以總是惦記著國仇家恨,其實說白了還是惦記對方的土地,他們總是鼓吹河山一統,也不過是想實現自己稱霸天下的夢想。
大臣也好,士兵也好,從某種程度上,都是皇帝的棋子,皇帝用他們來實現自己的欲望,他們為皇帝打工,付出自己的生命。
宋孝宗趙昚曾經公開表態過,他一生的夢想就是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史學家吹噓他發起的北伐[單戈]爭很偉大,很有氣魄,代表了南宋政府的剛強不屈。
但實際上呢?
這只是一場失敗的[單戈]爭,因為這場失敗的[單戈]爭,給南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趙昚根本不明白的一個道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想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老老實實的富國強兵就已經足夠了,因為面子和尊嚴發動[單戈]爭實在是多此一舉。
并且,我想提出的一個觀點是,為什麼人們在研究歷史時,總要把遼金蒙這樣的政權放到對立面?
難道只有宋朝的子民遭受過[單戈]爭的傷害,少數民族的百姓就沒有被無辜的屠戮過?
[單戈]爭的罪責永遠不在其中一方,而是雙方都要承擔的責任。
所以那些有關「宋孝宗是南宋乃至兩宋時期最有作為的帝王」這樣的言論,還是省省吧。
趙昚也許很優秀,但他絕對不值得過度的夸贊和吹捧。
在我心里,我甚至覺得他是生不逢時的。
因為他恰好碰上了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金朝政權的皇帝金世宗完顏雍同樣是一位優秀的帝王。
(金世宗 完顏雍)
他們或許互相仇視,也許惺惺相惜,但我們能確定的是,讓這樣的兩個人碰上,雙方都無法在對方身上討到一點便宜。
南北宋的風云就像一個微型的「小三國」。
不,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時代比三國更亂。
國與國的紛爭,人與人的較量,精彩紛呈,永不停歇。
而我對宋孝宗在這亂世中的所作作為,評價大致如下:
有作為,但止于有作為。
別小瞧這樣的評價,歷來的帝王,能做到這個份上的,不過幾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