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生民于涂炭,復漢官之威儀!」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喊著這樣的口號,帶領著自己的部隊一路打敗元朝政權,最終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大明帝國。明朝也是漢人統治的最后一個朝代,很多人都喜歡它。
我們懷念的卻不是那個有封建統治下的王朝,而是它不屈的氣節,古往今來,和親皆為常事,唯有明朝不和親不低頭不賠款。明朝多次驅逐了外來的入侵者,真正做到了守住國門。
崇禎帝去世以后,滿族人民開始入關,人們再次陷入生靈涂炭之中。就有300個不愿意降服清朝的將士逃去了海外,在那里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國家。那個地方如今富得流油,它是什麼地方呢?
自古以來王朝更迭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為什麼偏偏就只有明朝一直被人所惦念,甚至到了清朝末期民間還多次舉行了「反清復明」
的反抗運動。明朝究竟有哪些值得人懷念的地方呢?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明朝處于一個特殊的時期,它的前面是蒙人建立的元朝,它的后面是滿族人建立的清朝。蒙古人過于殘暴經常對漢人打壓,漢人地位甚至還沒有牛高。
而清朝人則逼迫「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漢人剃頭髮改服飾,這引來了大部分漢人的不滿。明朝可以說是漢人所統治的最后一個朝代,想要把漢人江山重新奪回來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其次在很多讀書人的心里面只有明朝才是正統,元朝和清朝都是外族入侵,理論上來說他們都是「韃虜」,是朱元璋喊著要驅除的民族。在明朝滅亡以后,也有很多讀書人跟著一起以身殉國,不愿歸順。
再者歷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中,朱元璋是一個特例。別人或多或少都有皇室的背景,只有朱元璋是憑借一個鐵碗翻身做皇帝,這讓很多人由衷的佩服他,對明朝自然也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而反對清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少數民族過于殘暴,這些草原游牧民族壓根不懂得什麼叫做溫和手段解決問題,他們所奉行的就是武力解決。各地的反抗之聲,基本都被清朝暴力鎮壓。
其實對于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來說,誰做皇帝都是一樣的,只要他們有飯吃就好了。事實卻是這些普通老百姓都要反抗清朝統治,清朝只會做表面功夫,他們去修了明朝的皇陵,又啟用了明朝的舊臣。
那又怎麼樣呢?清朝曾經在嘉定地區整整屠殺了三次,把那些反抗之歌全部鎮壓在鐵蹄之下。在揚州十日之中,更是讓揚州地區血流成河,百姓敢怒不敢言。
「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曾經繁華的揚州城染上了血色,揚州城里除了在破城之前就逃跑的一些難民以及藏的較好的一些人之外,其余人被屠殺的一點都不剩。
然而清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大興文字獄,「揚州十日」這件事就被有意的遮蓋了過去,誰要提及半個字就要斬頭。這在當時交通不便的古代,這樣一件屠城的大事居然沒幾個人知曉。
「忠魂白骨八十萬,赤血映日滿天紅。」
不愿降服清朝的揚州人民閉門不出,然而清軍卻騙他們說只要開門就不會死。結果百姓開門以后就被清軍直接抓起來用刺刀捅死,場面一度慘烈。
清軍在用武力的手段鎮壓著各地的反抗,明朝殘余有一支300人的軍隊不樂意投降給清軍,他們果斷出海前往了一個小島嶼之上。他們在這里定居生活,還在這里擁立了一個小王朝自給自足。
這片小島就是「石塘嶼」,是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無意間發現的一個海上中轉點。明朝的艦隊也不是天天都在海上漂泊的,他們也需要一個停靠點來暫時補充物資和休息,鄭和選的就是「石塘嶼」。
這座小島在之后,也被并入了明朝的版圖之中,成為了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領土之一。後來來到這邊捕魚的漁民越來越多,青年壯丁們也登上這座島嶼為它改善生活環境,重新修繕了各項建筑。
這片島被重新開發了起來,雖然在朱棣死了以后,勞民傷財的下西洋活動才逐漸停止,但是這個島嶼也被明朝重視了起來。他們不僅頒發了各項政策扶持這座島嶼,還表示這座島嶼上的居民永久不需要賦稅。
「石塘嶼」後來被荷蘭搶走,那個階段明朝自身內憂外患,無暇顧及海外,這座島嶼也就被荷蘭正式入侵。
他們強迫華人說荷蘭語,按照他們荷蘭人的方式生活,華人敢怒不敢言。後來那群不愿降服清朝的三百明朝官兵,和一些想要避難的漁民重新登上這座島嶼。他們在張杰緒的帶領下重新奪回了這座島嶼的使用權,在這里建立了屬于他們的政權,張杰緒被推選成新王。
這座島嶼一直延續到清朝衰敗,清朝不想管嗎?他們是想管也管不了,因為清朝是游牧民族出身。清軍在陸地上打仗上有幾分功夫,海面作戰卻是他們的弱項,清朝沒有那個實力干脆就放任這座島嶼發展。
并且清朝自認為自己國力強盛。他們開始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清朝不與外界交流,自然也就沒辦法出海去強制奪回這座島嶼。這座島嶼如今被命名為納土納群島,依舊有華人在這座島嶼之上。
步入現代社會以后,人們對這座島嶼進行了資源勘查,他們驚奇的發現這座島嶼上富含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天然氣。并且漁業資源也十分豐富,很適合人們開采,這也讓這片島嶼再次出現在人們視野之中。
張杰緒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的子孫后代會在這座島嶼之上生活了將近400多年。他們都不愿意降服清朝,清朝也不樂意跨海過來收復他們,兩者就這麼保持著對峙的關系直到清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