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生是怎樣的?《尚書》歸納為「五福」,分別是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在古代皇帝中,即便貴為天子,能達到此種程度的也并不算很多,乾隆皇帝正是其中之一。
乾隆活到89歲高齡,在帝王中算是極為長壽的,并且他的帝王之路也很順遂。他既不像祖父康熙,需要年少擔當重任,也不像父親雍正,需要經歷奪嫡之爭才能坐上帝位,乾隆從父輩手中接過的就是一個如日中天的帝國。
其實,乾隆的長壽不僅得益于基因的優勢以及政治環境的順遂,他規律的生活作息也是因素之一,乾隆「枯燥」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呢?
凌晨三點多鐘,紫禁城還沐浴在夜色中,巍峨的宮殿寂靜地矗立著。
養心殿后寢宮里漸漸有了聲響,乾隆皇帝要起身了。當值的太監和宮女打起精神,只等到寢殿內燈光亮起,他們就魚貫而入,準備服侍皇帝。
「養心殿」的名字,表達了對減少欲望、修身養性的追求。自雍正皇帝以來,皇帝的寢宮就搬到養心殿,起居、施政都在這里進行。
寢宮的床上鋪著做工精細的明黃毯、繡花緞被褥、幔賬等,不同顏色的香囊、荷包、玉雕花熏懸掛于賬內,乾隆皇帝就是在這樣一張奢華的臥床上醒來。
等他起身后,有專門的宮女來疊被子,另有宮女會把裝著熱水的銀盆端來,伺候皇帝洗臉。
然后,負責梳頭的太監用頭頂的姿勢,將一個黃云龍緞面的包袱呈上來,為皇帝打理發須,這是每天都要進行的流程。
皇帝更衣也極有講究,清代帝王的冠服分為禮服、吉服、常服、行服和雨服五大類,顏色上又有明黃、藍、紅、月白四色區分,按照祖制不同的場合應有不同的穿著。
乾隆洗漱完畢后,就要起駕參加每日朝祭,這個場合他身穿的就是吉服。朝祭在坤寧宮舉行,這是清代內廷祭神制度之一,每日寅時舉行,是一天中最神圣的時刻。
朝祭結束,已經是清晨六點左右了,乾隆開始了他的早飯時間,嚴格來說應該叫「早膳」。因為皇帝用餐,不能叫「吃飯」,「飯」與「犯」同音,不吉利,要稱之為「用膳」「進膳」「傳膳」等。
乾隆皇帝的一天包括兩頓正餐和兩頓小吃,「早膳」 和「晚膳」是正餐,「早膳」一般安排在早上六點,「晚膳」通常是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兩點。
小吃就比較隨意了,下午一次,晚上一次,皇帝想吃就命人送進來。這樣看來,乾隆皇帝的飲食還是非常規律的,符合現在少吃多餐的要求。
作為正餐,早飯也是極盡豐盛,食材講究葷素搭配、用料考究、花樣繁多,既有內務府采買的,也有各地進貢的。這麼多食材,皇帝本人自然是吃不完的,每樣菜只是點到為止,很多都賞賜給后妃、皇子、宮女等了。
乾隆皇帝對酒水的要求也很高,他只喝玉泉山的水和玉泉酒,乾隆的酒量不大,即便玉泉酒只是一種低度數的糯米酒,他每天也最多在晚餐時喝上二兩,比兒子嘉慶的酒量要小很多。
給皇帝做飯的機構稱為「御膳房」,作為宮中大機關,御膳房的官員廚役有370人之多。為了保障每道御膳及各個環節責任清晰,百余口爐灶有標有編號,并配備掌勺、配菜、打雜各一人。
出于安全的考慮,乾隆皇帝的飲食喜好是宮中大忌,絕對不能問,更不能記錄。
每當皇帝用膳時,幾十上百種菜肴琳瑯滿目,侍膳的太監很會察言觀色,只要皇帝看哪一道菜,就要趕快挪到皇上跟前,再用羹匙舀到布菜碟里。
如若皇帝說「不錯」,就要再布菜一次。但同一道菜也只能布兩次,這樣小心謹慎,也是為了免遭毒害。
這樣一來,即便是皇帝身邊伺候的人,也很難窺測出皇帝的飲食偏好了。
用過早膳以后,乾隆的一天已經過了四五個小時,僅洗漱、更衣、朝祭、用膳就要經歷如此繁瑣的流程。
然而,接下來的才是一天最為重要的工作——批閱奏折。清朝這樣龐大的版圖,作為帝王每天要處理的事務必然很多,尤其是雍正帝設立軍機處以來,各類奏折更是數量大增。
再加上乾隆朝擴大了官員呈報奏折的內容范圍,謝恩問安要奏,雨水情況要奏,地方案件要奏……事無巨細都要讓皇帝過目,這就導致奏折內容過于細索,數量多到令人頭痛。
乾隆的父親雍正帝以勤勉著稱,每每批閱奏折到深夜。而乾隆與雍正不同,他的作息更為規律,能不熬夜盡量不熬夜,早睡早起,非常守時。
乾隆朱批的特點是較少長篇大論,除了一部分嚴肅的政治指令,更多的只是在奏折正文旁寫個「好」或者「是」,有的奏折呈奏內容很長,他只回復三個字「知道了」,簡單又直接。
從朱批也能看出皇帝本人的一些風格,比如雍正和乾隆的朱批都有非常接地氣的一面,那句著名的「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就出自現存的雍正朱批。
乾隆批起奏折,也是各種白話連篇,還更加毒舌。有一次,曹雪芹的先祖、江寧織造府任職的曹大人上奏折,匯報了皇帝南巡相關事務的情況,最后還大拍馬屁,希望皇帝蒞臨指導,「御覽之后,倍顯光華」。
誰知馬屁拍在了馬腿上,乾隆對這種阿諛奉承的行為不看好,生氣地批示「言之不自慚乎?」意思是你這馬屁拍得自己不害臊嗎?可以說相當犀利了。
這還算比較克制的,乾隆的朱批里還有「放你的屁」、「竟不是人類」這樣的回復,用詞非常生活化,皇帝的真實性格,在朱批里也能窺探一二。
批閱奏折告一段落,一般在下午一點鐘左右,乾隆會召見一些大臣,有時見一個,有時同時見幾個,連著見好幾撥人,交代他們一些重要事務去處理。
繁忙的政務一直要處理到下午兩三點左右,這時就該傳晚膳了,飯后休息片刻,乾隆又開始繼續閱覽公文,直到下午四五點,政務才算是告一段落。
下午四五點,乾隆皇帝打卡下班,開始一天中的自由時間,他邁入三希堂,這間養心殿前殿最西側的一間小室里,盡是他的酷愛珍藏。
乾隆幾乎每天雷打不動地在這里鑒賞書畫器物,在滿室珍寶中,他最珍愛的三件作品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
乾隆有「十全老人」的稱號,他一生功績不僅體現在開疆拓土上,也體現在文化品位上,他幼年受滿漢文化熏陶,又受康熙、雍正鑒賞水平的影響,他的藝術品味還是比較高的。
在賞玩書畫這方面,不得不提乾隆的一個「小癖好」,這是他貫徹一生的堅持,非常具有個人特色。
古代文人雅士在看到名家書畫時,往往會按耐不住內心的喜愛之情,留下墨寶點評一番,最后還要蓋個章,以表明自己的身份,這種行為不失為一種雅好。
而乾隆卻在「人過留名」這件事上做得有些過頭了,被吐槽是「蓋章狂人」。乾隆在字畫上蓋一個章還不滿意,常常要連蓋很多個,甚至蓋得密密麻麻,讓一幅畫完全失去留白的意境。
比如,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就被乾隆蓋了幾十個章,足見他對這幅作品的喜愛之情,但這種蓋法未免有點喧賓奪主了。
王獻之的《中秋帖》一共30余字,乾隆甚至蓋了八十余個章,比原文字數的兩倍還多,這種夸張的做法,確實很「任性」了。
以上是一些比較著名的作品,受到乾隆「留名之害」的作品數不勝數,能蓋出這麼多章,乾隆為賞玩書畫,究竟準備了多少方印璽?
據記載,乾隆的印璽有1000多方,另外還有720方未收錄,這些印章很多還是成套的,數量著實驚人。
更驚人的是這些印璽中,乾隆常用的就有500多方,大部分都是專門用于書畫鑒賞,所以,在乾隆可以在字畫上花式蓋出這麼多章,還都不重樣,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乾隆的休閑愛好中,可以看到帝王的真實一面,不再是高高在上,不茍言笑,也跟普通人一樣,會有自己獨特的小癖好。
度過了寫字作詩、賞玩珍寶的快樂時光后,陶冶情操告一段落,乾隆會進晚點或酒膳,然后誦念佛經,接下來就是沐浴入寢的時間了。
晚上七點左右,乾隆皇帝就要翻牌子,召妃嬪來侍寢了,擁有「三宮六院」的皇帝究竟是怎麼翻牌子的呢?
首先,皇后侍寢和妃嬪侍寢的地點是不同的。乾隆時期,養心殿的后面有東耳房,是皇后侍寢的寢宮,養心殿東側的索春軒和樂春軒等圍房,是妃嬪被召時的臨時聽叫處。
皇帝晚上看牌子時,太監會呈上一個銀盤,盤中是各妃嬪的綠頭簽,靜候皇帝吩咐,如果皇帝今晚無意找妃嬪侍寢,就會簡單地說一聲「退下」
。如果某位妃嬪被選中,皇帝便會將她的牌子翻過來,稍后太監就會去通知那位妃嬪,洗漱準備一番后,是夜便會前往皇帝寢宮。
其實,按照清宮規矩,非皇帝召喚,任何人都不得與皇帝一起用膳,不過乾隆很享受和后妃一起進餐的時光。
在召喚妃嬪侍寢時,也不盡然是翻牌子的形式,乾隆如果單獨傳召某妃嬪與他一起用膳,那也就意味著要把這位妃嬪留下過夜,可以說是一種比較隱晦文雅的表達方式了。
皇帝在老百姓眼里擁有「三宮六院」,乾隆素有「風流才子」的名號,但其實乾隆在個人生活方面還是較為克制的。
后宮之中,乾隆最寵愛的人,莫過于他的結發妻子富察氏了,也就是著名的孝賢皇后,她是大家閨秀,素有賢名,令乾隆流連不已。
作為皇后,富察氏在后宮的權力還是比較大的,對于妃子有「一票否決權」
,如果皇后認為哪個妃子品性不佳,那她就較難和皇帝接觸。所以,皇帝的個人生活還是會受到一定限制的。侍寢結束后,妃嬪會被太監送回、記檔,一般是不許留宿的,甚至超過既定的時間,太監還會在寢宮外面提醒。
皇后或妃嬪每次侍寢,都有太監詳細記錄年月日,因為后妃生育兒女即為「龍種」,與江山社稷大業攸關,對于皇家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
早睡早起是清室家訓,古代也沒有那麼多娛樂活動,乾隆皇帝入睡時間很早,通常在晚上八點左右,就該入寢休息了,至此乾隆「枯燥平凡」的一天結束了。
夜色漸深,再過七個鐘頭左右,當紫禁城的佛曉還未到來時,乾隆皇帝新的一天又要開始了,日子就這樣周而復始著。
乾隆是有名的長壽皇帝,最終以89歲高齡去世,他的長壽一方面源于基因遺傳,母親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86歲去世,外祖父凌柱也活到了83歲高齡,當然基因也不是絕對因素。
另一方面,可能就是他規律的生活作息了,起床、用膳、入寢……每日的飲食起居規律有節制,這樣的作息「枯燥」而又健康,會工作,會休息,懂享受,張弛有度的生活,才能有健康的身體狀態,乾隆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