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年9月6日,明朝第15位皇帝朱由校在北京登基。而此時,明帝國這艘巨艦已如同朽木,正一步步滑向深淵。
去年3月(萬歷四十七年),明軍遭遇薩爾滸慘敗,萬歷皇帝朱翊鈞不但輸光家底,還把遼東的戰略主動權拱手讓給了努爾哈赤,最可悲的是,附屬國朝鮮也棄主而去。
14個月后,藏在深宮長達48年的朱翊鈞離世,留給侯任皇帝朱常洛一個爛攤子,可朱常洛在位不足一個月,就因沉迷女色,用「紅丸」大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一年,明朝是個多事之秋:君王頻繁更迭,遼東被動挨打,軍隊缺餉短糧,朝內派系林立,一眼望去毫無生機。
就這樣,歷史把接力棒交給了朱由校,這一年他16歲。
朱由校畫像
熟悉明史的大都知道,明朝除朱元璋外,每位皇帝在登基時都有一段波詭云譎的故事,其中,朱由校也不例外,而且更獨特。
萬歷四十八年,朱翊鈞已無力主持大局,于是在遺詔中囑咐,要求及時冊立皇長孫,可儀式還沒來得及舉行,一下就迎來了短暫的朱常洛(明光宗)時代。
朱常洛極是點背,一生38載,4歲就開始經歷長達15年的「國本之爭」,當獲得太子位后又坐了19年的冰氈一一母親遭囚禁,20歲還不能出閣講學,父親不顧母子的死活,一門心思投進鄭貴妃香酥的懷抱,把她的兒子朱常洵寵上了天。
原以為,崎嶇坎坷會使朱常洛不走尋常路,但他依然掉進了紈绔的大坑一一嗜酒如命,玩盡天下女子,性格暴戾,居然將朱由校的生母王氏活活打死,以致朱由校在16歲之前依然沒有學習的機會,朱常洛一樣繼承了父親的冷酷。
更可笑的是,母親過世后,朱由校由父親的一個「選侍」撫養,朱常洛斷氣那天,和弟弟朱由檢一同住在乾清宮,偏偏這個李選侍想挾帝自重,還制造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移宮案」。
朱常洛畫像
九月初一,朱常洛駕崩,不過,遺詔中明確指出由皇長子朱由校即皇帝位。
既然事情已板上釘釘,按理不該出什麼幺蛾子。
于是,大臣們哭罷老皇帝,接著來到朱由校的臥室前求見,把他請到文華殿行禮,然后將其送回慈慶宮。
第二天,遺詔公布,那麼撫養朱由校兄弟的「李選侍」就該搬家了,可這時卻發生了意外,李選侍硬是在乾清宮拗著不動,理由如下:
1:曾哺育過朱由校兄弟,勞苦功高;2:先皇在世時,答應封她為皇后,這件事后續必須落實;3:再不濟,也要尊她為皇太后,臨朝聽政,批閱奏章,決斷朝中大事。
為李選侍出謀劃策的名叫李進忠,這個人就是日后的明朝巨宦魏忠賢。
與此同時,吏部尚書周嘉謨和御史左光斗奏請李選侍移宮無果,持著硬牌遺詔的朱由校也遲遲上不了崗。
朱由校懵了,不過,更懵的還是朝中的主流一一東林黨一一他們給李選侍下最后通牒,但李選侍態度強硬,如果不答應以上條件,乾清宮就是她的家。
李選侍劇照
雙方劍撥弩張,沒有商量的余地。連御史楊漣、劉一燝等到乾清宮哭靈也被拒絕,李選侍占著最后一塊陣地,拉鋸之間,和堅定的朝臣整整膠著了5天。
關于「移宮案」,筆者百思不得其解,失去朱常洛這棵大樹,毫無背景的李選侍為什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挑戰前朝那些百變心機的大臣呢?
李選侍哪是這幫老臣的對手,而他們對付李選侍的辦法也非常簡單。
九月五日,大臣們不再忍耐,命東宮伴讀王安把朱由校從乾清宮里搶出來,安置在太子別宮,第二天便擁簇著新天子御奉天門,在文華殿即了皇帝位。
李選侍秋水望穿、萬般無奈之下只能抱著親生的皇八妹移居到噦鸞宮。
1620這個年份很有意思,8月前為萬歷四十八年,8月至年底為泰昌(朱常洛的年號)元年。
回到移宮案,有人說,該案的幕后主使是曾經橫行宮廷的鄭貴妃,她不想放棄權力,唆使李選侍演了這麼一出,然而她并不知道,時時已易,更何況,她們的對手此時正如日中天。
其實,鄭貴妃和李選侍只是兩只過河的卒子,面對強大的東林黨和歷史大勢,她們的行為無異于螳臂擋車。
幾天后,噦鸞宮突發大火,李選侍母女好不容易逃出火海,不久宮中盛傳:李選侍差點上吊,皇八妹幾欲投井。為此朱由校不得不下旨澄清,在這里,我們可以想象,朱由校身后的那雙無形大手有多麼可怕。
噦鸞宮
東林黨登上了天啟朝的前台,楊漣任兵科都給事中,次年升左副都御史,不到一年,連升六級。
趙南星退休多年后復出,出任天官吏部尚書。高攀龍、鄒元標、左光斗等東林黨人也坐著火箭飛升,一時間,內閣六部被東林黨把持,明帝國仿佛有了點復蘇跡象,所以歷史把這一段稱為「眾政盈朝」。
客觀講,之所以迎來「眾政盈朝」,是因為朱由校變成了東林黨人的影子。
然而,后世對明朝皇帝卻有評價: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說明一個個絕非軟蛋,朱由校也如此,因為他必須在夾縫中求生存,收拾亂局,重振河山。
為穩住陣腳,1620年9月12日,朱由校下令捉拿引起薩爾滸慘敗的李如柏,同時任命遼東巡撫都御史袁應泰為兵部侍郎經略遼東,撤回在前線飽受爭議的熊廷弼,跨出了整頓遼東的第一步。
接著,一件奇怪的事發生了,朱由校特封魏忠賢的哥哥為錦衣衛千戶,封兒時的奶媽客拉拉為奉圣夫人,不久,魏忠賢兄弟將和客拉拉一起變成朱由校的刀斧手。
天啟元年(1621年),朱由校決定:赦免齊泰、黃子澄的親戚和屬僚,讓他們不再充軍戍籍。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決定,否定了齊泰、黃子澄與朱棣在永樂朝的對抗,為那些被拉入黑名單的人指了一條光明的路。
楊漣影視劇照
同年3月,后金軍拿下沈陽,總兵尤世功、賀世賢戰死,22日,努爾哈赤奪取遼陽,袁應泰也戰死,殘余部隊向山海關撤退,遼東似乎成了個無解的死局。
朱由校痛定思痛,對兵部訓諭:國家要文武并重,如今太平日久,將帥視士兵為奴隸,致使豪杰散落,如果要重振旗鼓,必須去山林草澤間察探民情,精心挑選將才。
天啟二年(1622年)5月,朱由校又下了兩道旨:恢復險些被爺爺鞭尸的張居正的官職,重新錄用被滅十族的方孝孺的子孫(或有漏網的),高規格祭葬并追封。
這是朱由校的大智慧,特赦張居正在于撥亂反正,追封方孝孺意在提振寒門學子的信心,這一撥一提像股神秘力量,勝過十萬兵馬。
期間,朱由校還重用了一個人一一孫承宗一一他的老師,這個人像枚定海神針,對未來遼東局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遺憾的是孫承宗最后也被列為東林一黨。
孫承宗畫像
同年8月,朱由校任命孫承宗為薊遼督師,親自攜大臣把他送到崇文門外,特賜尚方寶劍,希望老師不負重托,還帝國一個完整的遼東。
事實上孫承宗做到了,他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在遼東「拓地四百里,開屯五千頃,歲入十五萬」,不聲不響地筑成二百里寧錦防線,讓努爾哈赤大傷腦筋。
與此同時,孫承宗和天津巡撫李邦華、登菜巡撫袁可立遙相呼應,使遼東形勢「關門息警,中朝宴然,不復以邊事為慮矣。」
孫承宗還培養了時任寧前道袁崇煥,日后袁崇煥與皇太極在正面戰場展開廝殺,贏得了挽回尊嚴的「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
不管后世對三人如何評價,至少在那個時期他們穩住了陣腳,換句話說,天啟朝的遼東局勢沒有萬歷和崇禎朝那麼狼狽。
縱然是為了續命,但這算不算是朱由校的功勞呢?
袁崇煥畫像
前文提到客氏和魏忠賢,兩個人既然是朱由校的刀斧手,在這里也該登場了。
史載,魏忠賢目不識丁,進宮前是個狂放的賭徒,由于欠的賬太多,被逼無路給自己下體一刀,只身來到京城混入了大太監王安的門下。
入宮后,王安把魏忠賢安排到魏朝身邊,而此時,魏朝和客氏風花雪月,正在「對食〞,為此,魏忠賢千方百計討好客氏,用嬌好的面孔和闊綽的手法最終征服了這個女人。
結果,魏朝被兩人聯袂做掉,接著客氏移情別戀,讓魏忠賢成了自己的心上人。
客氏劇照
其實,明史里魏忠賢的出場有些突兀,在移宮案中他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不料一經改名換姓就成了呼風喚雨的人物一一這或許是客氏的功勞。
明史本紀多處記載,在朱由校心中,客氏的地位無人可以替代,所以她的子侄被大肆蔭封,而這些人就成了未來客魏二人以及朱由校手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魏忠賢正式走上前台,他和前期太監們慣用的手法幾乎一樣,把那些遭受排擠的官員招至麾下,爭取司禮監,控制朝中喉舌,然后結黨營私,排除異已,蒙蔽朱由校,把權力的觸須伸往遙遠的邊疆。
然而,他要對付的敵人就是以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為首的東林黨人,魏忠賢掀起了天啟朝慘烈的黨爭。
魏忠賢畫像
最后,楊漣等人受盡屈辱和折磨,在獄中含冤而死,他們可稱為明朝最硬氣的勇士。但一部分東林黨人常常利用四年一度的「京祭」排擠浙、齊各黨官員,而且還在富庶地區擁有大量田產,同時極力反對朝廷對富人加賦又是為什麼呢?
反觀代表皇權的閹黨,首先承認他們是禍害,然而這幫人讓國庫增收,解決邊防的糧餉問題,還成功扭轉了遼東的頹勢。
兩黨之間的區別在于,閹黨成員缺物少件令清流不恥,而東林黨也無非是穿著華麗外衣背后卻干著極其齷齪的事。
難怪,崇禎皇帝在亡國那天狂呼「文臣誤國,個個可以計殺」一一史稱,明朝亡于嘉靖或萬歷,其實歸根結底亡于那些人面善心、喪盡天良的東林黨人。
在這一點上,朱由校火眼金晴,敢于采取非常措施整頓亂局,他的智慧遠超萬歷皇帝和日后的崇禎。
這個10多歲的少年,看似云淡風輕,其實政治眼光超群,手腕鐵血,強硬無比。
朱由校影視劇照
接下來,探討另外一個問題,朱由校為何被后世極度黑化呢?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或緣于他的一個特殊愛好一一做木工。一般而言,皇帝指點江山、駕馭朝臣、開疆拓土才是王道,可朱由校偏偏熱愛木工,還樂此不疲。
這或許就是他被后世嘲笑和黑化的原因之一。野史記載,說朱由校花天酒地,荒廢朝政,放任閹黨,讓魏忠賢背著他干了不少駭人聽聞、傷天害理的事。
另說他沒有文化,連奏章也看不明白,下發的圣旨文理不清,讓文臣武將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被魏忠賢牽著鼻子走,活脫脫一個傀儡皇帝。
然而在筆者看來,朱由校醉情于木工,并成為一名高手,足見其心靈手巧,思維縝密,懷揣著大局。最后給崇禎皇帝留下的財政盈余和不可小覷的強兵就是有力的佐證。
另外,孫承宗、毛文龍、袁崇煥等讓后金軍吃盡苦頭才是最大的原因。還有,朱由校深知,天啟朝的東林黨并非純粹的清流,而看似烏煙瘴氣的閹黨也沒有世人描述的那麼不堪。
所以,當他在對朱由檢交待后事時才會說出:「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這樣的話。
只可惜,朱由檢最后一刻才醒悟,也許兩兄弟在泉下曾無數次討論過這個問題。
崇禎皇帝影視劇照
天啟七年(1627年),朱由校在客、魏二人的陪伴下泛舟橋北淺水處。一時興起,命近侍換小船去湖中蕩漾,突然狂風乍起,小船四處搖晃,朱由校跌入水中,從此落下病根。
為續命,朱由校不停地服用霍維華進獻的「靈露飲」,最后導致全身水腫,不治而亡。成為朱厚照之后明朝第二個因溺水而死的皇帝。
不知這是巧合還是陰謀,8月21日,朱由校對皇后張嫣和朱由檢交待完后事,死于乾清宮,在位7年,年僅23歲。
兩位溺水而亡的皇帝結局驚人的相似——沒有留下子嗣,身后都是兄終弟極,而且都被后世黑化得面目全非。
朱由校影視劇照
讓我們尊重正史,看一看明史對朱由校的評價:明自世宗而后,鋼紀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廢壞極也。雖有剛明英武之君,已難復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