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大宋王朝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北宋和南宋,一共經歷了十八位皇帝,享國319年。其中,北宋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后的朝代,自后周顯德七年(960)正月初一,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標志著北宋時代的開始,一直到北宋靖康元年(1126)至靖康二年(1127),「靖康之變」事件的發生標志著北宋的滅亡,北宋一共存在了167年。
在北宋政權存在的167年里,一共經歷了九位皇帝,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便是北宋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僅15年,實際掌權才7年,但是憑借著卓越的執政能力,創造了北宋最后的輝煌,他就是——少年天子宋哲宗。
宋哲宗趙煦于熙寧九年(1077)十二月七日生于東京開封府,是當政的宋神宗趙頊的第六個皇子,生母是欽成皇后朱氏。元豐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因病情加重,不久后便駕崩了,當時的趙煦才8歲。
皇太后高氏早就料到了大位更迭在即,先是將年幼的趙煦立為了皇太子,在神宗駕崩后,便立馬扶持了年僅8歲的趙煦即位,接著高太后便被尊為太皇太后,正式臨朝聽政,趙煦也開始了當傀儡皇帝的生活。
這傀儡皇帝一當就當了8年之久,蘇軾就說過,古時候所稱頌的豪杰人物,都是有超過眾人的節制力,能忍受一般人情不能忍受的境遇。
北宋皇帝宋哲宗就是個能忍耐的皇帝。雖然是傀儡皇帝,但趙煦在日常的學習中卻一點也不懈怠,不僅熟讀各種經書,對于兵書也頗有研究,更是在高太后身邊默默學到了很多的為政之道。
在這8年里,作為傀儡皇帝,必然沒有實權,還要處處受到真正掌權者的束縛,甚至這件事是朝野上下都默認的,高太后一面說到她性本好靜,垂簾聽政實屬無奈,但一面卻絲毫不放松手中大權,軍政大事皆是由她和幾個親信大臣處理,趙煦這個皇帝就如同擺設一般,因此趙煦表面上是皇帝,但實際在朝廷上可謂是沒有一點兒話語權,以至于在上朝時,朝堂之上,趙煦的座位與高太后相對,大臣們都是背對著趙煦向高太后奏事。
這些境遇都是趙煦這八年日日體驗過來的,他會難堪,會不甘,會憤懣,但同時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羽翼尚未豐滿,漸漸地,趙煦就像是一只蟄伏的猛獸,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等待著出手的時機。一直到了元祐八年(1093)九月,高太后崩逝,十六歲的趙煦才真正地開始掌握政權。
當傀儡皇帝的這段時間,可以說是趙煦在位15年中的重要階段,盡管沒有掌握實權,也沒有什麼顯著的作為,但是也正是這段時期中的隱忍,讓宋哲宗小小年紀就顯露出了在政治上的成熟作風,也為他之后親政打好了重要基礎。
在掌握了朝政大權之后,宋哲宗便將高太后掌權期間貶黜的那些神宗時期倚重的新派大臣全部重新啟用,如:章惇、曾布等人,他們再次施行王安石變法的相關政策,恢復了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也正是宋哲宗的支持,王安石變法的相關措施得以順利實施,在當時大大地減輕了農民負擔,使漸弱的國力有所回升,國勢有所起色。
從這些行為我們也可以看出宋哲宗在處理事情上是比較果斷的,也是比較有擔當的,除了這些政事,宋哲宗的雷霆手段還體現在了軍事上。
在宋神宗時期,北宋對西夏的戰爭取得了一些勝利。神宗去世后,守舊派司馬光和高太后大手一揮,大片被宋軍收復的領土又重新還給西夏。
宋哲宗掌權后在疆土問題上堅持著主權領土不容侵犯的原則,先是恢復了宋神宗時期的新法,同時利用這個新法改革后組織的大量強大軍隊,停止了和西夏談判,立馬派軍出擊,向西夏開戰將領土奪回。
當時,宋哲宗大膽任用了呂惠卿等強硬派大臣主持西北防務,重建西北的防御體系。紹圣三年(1096),呂惠卿在宋哲宗的支持下對西夏進行了多次出兵討伐,14次連續反擊,北宋終于收復了部分領土,西夏也被迫主動求和。北宋元符三年(1100),趙煦病逝,年僅25歲,謚號為憲元顯德欽文睿武齊圣昭孝皇帝,廟號哲宗,葬于永泰陵。
可以說,宋哲宗在位期間,他在軍事上果斷且有擔當的做事風格、在政事上的成熟以及善于接納新興事物的性格,成就了他執政期間所創建的各種顯著功績,雖然僅有短短的15年在位時間,其中真正掌權的更是只有7年,但憑著他極強的執政能力和其創造的成就得到了后世極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