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題:一個皇帝干不過一個藩王!猜一位皇帝!
相信稍微熟悉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謎底,這位「名留青史」的皇帝就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關于建文帝朱允炆最著名的事件莫過于「靖難之役」,被自己的親叔叔朱棣奪了皇位,自己卻落得一個下落不明的結局,時至至今依然是個未解之謎。
說起「靖難之役」爆發的根本原因就是建文帝削藩操之過急,燕王朱棣被逼無奈之下舉兵造反。而朱元璋留下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建文帝朱允炆自身的諸多低級錯誤,造成了歷史上難得一見被篡位成功的案例。
在我看來,建文帝朱允炆想要成功削藩,必須要做到以下兩點。
1、削藩策略和順序要正確,應該先難后易,將勢力最強的燕王朱棣用雷霆手段給「削」 掉,不給其準備起勢的時間,同時也能給其他較弱的藩王一個震懾,為后面順利削藩打好基礎。
2、收起「婦人之仁」,擺清自身的位置。皇帝乃一國之主,在皇權面前,沒有叔侄,只有君臣。要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觀念,凡是對抗皇權的必須使用「鐵血手段」。
當然,通過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建文帝朱允炆的性格和自身能力決定了他做不到以上兩點,最終丟掉皇位也就不可避免了。
既然這條路走不通,是不是意味著「靖難之役」無法避免了呢?非也!其實「靖難之役」完全可以避免的,而造成「靖難之役」的罪魁禍首恐怕要追溯到朱元璋身上。因為朱元璋選錯了繼承人!
朱元璋雖然有二十多個兒子,但早在其還是吳王時便確定了嫡長子朱標為世子,并在大明建國后第一時間冊立朱標為太子,可以說這是
朱元璋將「嫡長子繼承制」作為皇位傳承制度的顯著標志。可惜的是,各方面能力出眾且深得朱元璋信任和器重的朱標太子英年早逝。這給已經步入晚年的朱元璋一個沉重打擊,皇位該如何傳承成了擺在朱元璋面前的一個重大難題。最終,老朱選擇了「皇長孫」朱允炆為繼承人,也是這錯誤的選擇直接引發了「靖難之役」。
為何說朱元璋選錯了繼承人?萌月關并不是無的放矢。
既然朱元璋選擇隔代傳位,也就是說他秉持的還是「嫡長子繼承制」,那麼他選擇朱允炆就存在疑問了。
朱允炆是朱標太子的次子,他的生母呂氏乃是朱標太子的妾室,所以攤牌了,朱允炆是庶子身份,他是朱標的庶長子。
朱標太子的原配乃是常遇春之女常氏。她為朱標太子生下了嫡長子朱雄英以及三子朱允熥。可惜這位正牌太子妃死的早,而嫡長子朱雄英也只活了八年。因為這個原因,朱允炆的生母呂氏得以扶正成為繼妃,而朱允炆也得以「升級」成為朱元璋年紀最大的皇孫,但他卻不是嫡長孫。
所謂庶嫡的身份在出生時就已注定。隨著朱允炆的生母被扶正,子憑母貴,朱允炆的身份地位也隨之提高,但庶子就是庶子,不可能變成嫡子。
這種情況在歷史上雖然罕見但也并非沒有。商末時期的紂王帝辛,他的同母兄弟微子開、微子衍出生的時候,因為母親還不是正妻,所以他們不是嫡子。即便后來他們的母親被扶正成為正妻,但他們卻依然被視作庶子。而帝辛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已經成為了正妻,因此帝辛是嫡子,最后王位也是由帝辛繼承。
而朱允炆的身份參照以上事例,雖然他可以被朱元璋視作皇長孫,但他卻不是嫡長孫。那麼朱元璋的嫡長孫朱雄英死后,就沒有嫡孫了嗎?按照嫡長制度來看,朱標的第三子朱允熥是名符其實的嫡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嫡孫。如果朱元璋真的鐵了心要傳位給孫子,應該選擇朱允熥才合理。
退一步說,即便朱元璋將朱允炆視作嫡孫來看待,但元嫡大于繼嫡,也就是說朱允熥比朱允炆更嫡,理應選擇朱允熥而不是朱允炆。
上面說了,朱元璋傳位朱允熥才是最合理的。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朱允熥被扶上皇位,「靖難之役」還會發生嗎?答案是不會。
先做一個假設。如果朱標太子不死順利繼承了皇位,那麼朱標會立誰為太子?答案是朱允熥。朱標不死,以藍玉為首的「太子黨」成員也不會被朱元璋斬殺,因為藍玉等人就是朱元璋為朱標量身打造的輔政班底。藍玉是誰?那是常遇春的妻弟,朱標的妻舅,也就是朱允熥的舅姥爺。 朱標傳位絕不會傳給跟藍玉沒有絲毫血緣關系的朱允炆,除非他想讓大明江山改姓。
按照這個邏輯,朱標不死朱允熥繼承皇位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而朱允熥繼位,有著藍玉等人的輔佐,哪怕是按照朱允炆這般「毫無章法」的削藩,朱棣即使同樣起兵造反也絕對沒有絲毫成功的可能。
相信朱元璋即便年老,但對于這一點他不會糊涂。那麼朱元璋為何選擇傳位朱允炆而不是朱允熥?在我看來,最大的原因就兩點。
1、朱元璋希望在經歷血腥武力開國后,能夠施行「仁政」,穩固大明江山。而朱允炆仁厚的性格是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選。
2、朱允熥繼位則原本留給朱標太子的輔政班底必定保留。但朱允熥不是朱標,極有可能壓不住藍玉等外戚勢力,導致外戚篡位。
隔代傳位雖然不是朱元璋首創先河,但在歷史上還是極為少見的。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即便朱標太子英年早逝,但他并不是沒有選擇余地,他的眾多兒子中并非全是庸才。
那麼朱棣是否有皇位繼承權呢?
按照「嫡長子繼承制」,朱元璋在嫡長子朱標太子死后選擇嫡長孫作為繼承人是沒有問題的。但朱元璋的嫡長孫朱雄英早夭,也就沒了嫡長孫。這個時候繼承順序應該回到朱元璋的眾兒子才是正確的。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排在他前面的有老大太子朱標、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晉王朱棡。但是很不幸的是,這三位都沒有活過朱元璋。也就是說朱棣是朱元璋死前在世最年長的兒子。在朱元璋沒有嫡長孫的情況下,朱棣實際上已經是當時皇位第一合法繼承人。但朱元璋偏偏就是不選朱棣,當然也有朱元璋的考量。
第一個還是執政理念。朱棣跟朱元璋很相似,都是一樣的文韜武略,一樣的殺伐果斷。這種個性更適合打江山而不是治江山。以仁政治天下,朱棣并不是合適人選。
第二點就是朱元璋的「私心」了。他對于朱標太子的喜愛是無可替代的,即便朱標早逝,但他還是要把皇位傳給朱標這一脈。
說這麼多都是從常理分析,但朱元璋作為皇帝是擁有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力的。不管宗法制度上誰才是最具優先繼承權的那個,朱元璋把皇位傳給朱允炆,那麼朱允炆就是合法的繼承人。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用的是「清君側」的名義,也算間接承認了朱允炆的地位。
綜上所述,朱元璋不論選擇朱允熥或者朱棣傳位都比選擇朱允炆更加合理。但朱元璋偏偏一意孤行,錯誤的將皇位傳給了「名不正言不順」的朱允炆,或許朱元璋才是「靖難之役」爆發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