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宋朝時期的著名將門,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楊家將。
尤其是經過許多文學作品渲染以后,楊家將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深入民心。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小說之中的故事,和真實歷史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僅如此,通過許多小說和影視作品的描述,不少人心中都已經將楊家將認定為宋朝時期的第一將門。
可事實上,相較于真正的宋朝第一將門來說,楊家將根本無法比較。
僅以一族之力鎮守西北邊陲,讓西夏、遼國不敢有絲毫妄動。
大宋大半江山,也全仰仗這個家族的保護。
雖功高蓋主,最終卻能夠善終,而它便是北宋第一武將世家——折家將,是楊家將不能比的存在。
在中國古代歷史之中,能夠連續出現足以保家衛國的大將的家族,其實并不多見。
絕大多數將門頂多傳承一兩代或者兩三代之后,便逐漸沒落、銷聲匿跡。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父輩已經將仗打完了,子孫后輩感受不到那種壓力,沒有辦法鍛煉。
另外一方面原因則是父輩打了一輩子的仗,目的就是想讓自己的子孫能夠生活得好一些。
在這樣的想法下,許多將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舞刀弄劍。
這樣一來,將門的聲勢自然也就衰弱了。
然而折家卻不一樣,家族之中八代英烈的美名,即便在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之中,也很少能夠見到。
在宋太祖統一天下之前,折家的將軍們便一直承擔抗擊契丹、西夏以及羌族騷擾中原的重任。
從某種角度來說,沒有折家的守護,就不可能有北宋內部安穩發展的場面。
遼國當年為什麼會答應北宋的澶淵之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折家將給與的軍事壓力太大了。
如果不是西夏與羌族牽制著折家將,遼國是否能夠正面攻破折家將的防守,一切還猶未可知。
而了解宋太祖相關故事的人都知道,為了防備手下武將如同自己一樣弄出第二個「陳橋兵變」。
宋太祖特意安排酒宴,上演了一出杯酒釋兵權的把戲。
可對待折家的時候,宋太祖卻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想法,反而親自下旨「
折家世襲官爵」。功高蓋主還是能夠深受皇帝信任的家族,試問除去折家之外,又還有多少呢?
那麼折家將究竟有多強悍呢?
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史書記載的相關情節來進行分析。
首先是《宋史》中記載,宋太宗在登基之后不久,為了給自己樹立威望,曾連續挑起兩次北伐。
只不過在兩次北伐之中,除去折家將保持完勝記錄之外,其他地區的將領以及軍隊,都堪堪只是保全了自己沒被打散而已。
由此可見,折家將的軍事實力,的確強于宋遼兩國的軍隊。
更夸張的是,到了公元995年,遼國大將韓德威親自聯合西夏軍隊進攻折家將鎮守的州府。
可在折御勛和折御卿二將的聯合反擊下,韓德威最終被打得換了衣服、輕裝逃走,其場面與當年曹操
割袍斷須,簡直如出一轍。為了給自己找回場子,韓德威再一次整軍進攻折家軍。
可等到軍隊前行至河汊一帶,聽聞又是折御勛和折御卿兩兄弟來迎戰,韓德威十分理智地選擇了「向北進攻」,從此以后契丹人再也不敢去招惹折家軍。
或許不少人會比較好奇,既然折家將如此強悍,為何在歷史上面,折家將的名聲不僅不如楊家將,甚至還不如同樣在西北邊境駐守的種家將。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折家只負責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從來不會浪費時間在其他事情上面。
而相較于楊家以及種家,折家將們更懂得什麼叫明哲保身。
我能打但我不說,皇帝知道應該怎麼用我,朝臣們不會針對我,這便是折家將的魅力。
反觀楊家將和種家將,雖然在許多小說之中的凄慘落幕都和己方將軍的陷害有一定關系,可如果他們能夠向折家將學習一定的政治頭腦,或許這些事情也不會發生。
當然,也有人認為,折家和楊家將最大的區別在于,折家已經有了自己的根基。
北宋西北一帶,折家將的話甚至比皇帝還好使,這也讓折家將和北宋更像「合作關系」。
可轉念一想,合作關系能夠維持如此之久,難道還不足以證明這個家族的強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