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山東曲阜孔氏家族一直長盛不衰。與江西龍虎山張氏,號稱「北孔南張」,都是歷經千年的「世襲貴族」。自漢以來,孔子的儒家學說成為各朝代的意識形態。各朝皇帝除了給孔子層層追封、加謚,孔子后裔也備受各朝禮遇。
每個朝代開國,緊要之事就是要找到孔氏后裔,并加以封爵、進官,以籠絡天下士人。在宋、金對峙時期,甚至同時出現過兩個衍圣公。可見孔氏后人這塊金字招牌,對封建王朝的重要性。
公元1267年,忽必烈入主中原,建立大元。忽必烈也在第一時間按前朝慣例,冊封孔子后裔為衍圣公。
鑒于孔氏子孫左右逢源,金來降金,蒙來降蒙,明來降明這種做法,也被世人稱為「墻頭草」家族。
碰到別的皇帝或許會欣然接受,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對于孔氏后裔左右逢源是相當鄙夷的。元朝最后一任衍圣公孔克堅,就試圖再次首鼠兩端,朱元璋著實狠狠羞辱了一番。
孔子劇照
孔克堅,孔子第五十五代孫,襲封衍圣公是在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孔克堅雖是漢人,卻備受蒙古貴族、官僚的賞識,除了襲封祖上的衍圣公爵位外。還多次擔任元廷的重要官職,最高做到了禮部尚書的職務。
孔克堅襲爵時,已經是元末了,天下農民起義四起。孔府所在的山東更是元廷與紅巾軍的爭奪戰場,孔克堅發揮先祖們左右逢源的本事。紅巾軍攻入山東時,便堅決辭去元廷的職務,潛逃京城避難。
到了京城又接受元廷委以的官職,還積極為元廷出謀劃策。元至正十七年,紅巾軍龍鳳政權悍將毛貴,從山東北上京城,已經進入河北,都城岌岌可危。元廷君臣如臨大敵,正在緊急商議遷都之事。
孔克堅力排眾議,「天子當與社稷、宗廟俱為存亡,焉可棄而他之?今勤王之兵頗眾,與之決戰,盜可平也。」也虧得孔克堅等少數人的堅持,后來果然大敗毛貴。要不然可能沒有朱元璋什麼事了,龍鳳政權早就占據元大都了。
時毛貴據山東,明年,由河間入寇,官軍屢敗,漸逼京都。中外大駭,廷廷議遷都以避之,和者如出一口。——《元史.賀太平傳》
曲阜孔府
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已經平定張士誠、陳友諒等勁敵,半壁江山已被朱元璋所掌握。也正是在這一年開始命大將軍徐達北伐。北伐的第一階段就是攻克山東,轉戰河南,占據潼關。
該年十二月,徐達大軍到達山東,麾下將領張興祖攻克孔府老巢曲阜。孔克堅再次發揮左右逢源的伎倆,此時元朝還占據北方江山,雙方鹿死誰手尤未可知。
孔克堅既不想得罪元朝,也避免背上不忠不義的罵名,畢竟元朝待他不薄。也不想得罪明軍,這群南方的軍隊,兵鋒太盛。當張興祖進入曲阜后,孔克堅本人堅決不跟明軍接觸,讓兒子孔希學,侄子曲阜縣令孔希章迎接明軍。 實在是高明!
孔子五十六世孫,孔希學聞大軍至。率曲阜縣尹孔希章、鄒縣主簿孟思諒等,迎見興祖于軍門。興祖禮之,于是兗州以東州縣皆來降。——《明太祖實錄》
次年,朱元璋建都金陵(南京),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為了籠絡天下士子,也不得不跟前朝一樣,祭祀孔子,拉攏孔氏后人。
洪武元年二月(公元1368年),徐達已經攻克山東全境。在收到朱元璋的指示后,徐達親自前往曲阜拜訪孔克堅,并且邀請他前往金陵見駕,表明立場。
孔克堅心理依然猶豫,明軍雖然攻克了山東。但是河南、關中地區依然在元朝的掌握中,元大都也安然無恙。萬一元軍又跟當時毛貴一樣又反攻回來,那不是得罪了元朝?
面對徐達的邀請,孔克堅稱病不去,再次派遣自己的兒子孔希學前往金陵見駕。徐達無奈,只能派人護衛孔希學前往金陵。
大將軍徐達等至濟寧,孔希學來見達送之京師。——《明太祖實錄》
孔克堅也沒想到,這招無往不利的左右逢源之策,招致了朱元璋的雷霆怒火。備受歷朝優渥的孔圣人后裔,竟然被朱元璋羞辱的無地自容。
曲阜孔府
洪武元年四月(公元1368年),孔希學經過長途跋涉終于來到金陵。面對朱元璋的質問,為什麼孔克堅沒來時,孔希學只能戰戰兢兢回答:家父臥病在床。
朱元璋又何嘗不知道孔克堅的想法,盛怒之下發了一份詔書給孔克堅。這份詔書可謂嚴厲,當場撕破孔氏后裔的臉面。大意如下:朕聽說孔子萬世師表,垂教萬世,子孫也不是常人。你們孔家都當了幾十代的墻頭草了,代代都是帝王的座上之賓,唯獨不愿接納朕的大明朝?
朕聞爾祖孔子垂教于世,扶植綱常,子孫非常人等也。故歷數十代,往往作賓王家,豈獨今日哉?胡元入主中國,蔑棄禮教。彝倫攸斁,天實厭之,以喪其師。朕率中土之士,奉天逐胡,以安中夏,以復先王之舊。
雖起自布衣,實承古先帝王之統,且古人起布衣而稱帝者,漢之高祖也。天命所在,人孰違之?——《明太祖實錄》朱元璋也下了最后的通牒,如果是真病則罷了,如果是裝病據不朝見,要你好看。(聞爾抱風疾,果然否,若無疾而稱疾,則不可,諭至思之。)
可是這封詔書,并沒有到達山東,孔克堅就火急火燎的趕往金陵了。因為短短幾個月時間,徐達的大軍不光鞏固了山東,河南、關中也盡在明軍之手,就差北進大都了。
曲阜孔府
孔克堅就算在如何不懂軍事,也知道元朝要完了,馬上就要達成圍攻大都之勢。這不由的讓他心驚膽戰,后悔自己沒有親自前往金陵,也不由暗罵元朝軍隊太過草包,阻擋明軍一二都無法做到。他也應該慶幸此時做了這個決定,因為在過三四個月,北伐大軍已經進入了大都。
孔克堅只好趕去金陵,正經由淮安前往金陵的路上,碰到送詔書的使臣。看到朱元璋申斥詔書,孔克堅更是嚇得魂飛魄散,恨不得馬上飛去金陵。
到達金陵后,孔克堅與朱元璋在謹身店進行了一次對話。這次對話除了記錄的在明實錄中,也被以白話的形式刻錄在孔府之內,現今依然存在,被后世史學家稱為《朱元璋與孔克堅、孔希學對話碑》。內容如下:
圣旨:「老秀才,近前來。你多少年紀也?」
對曰:「臣五十三歲也。」
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當。你常常寫書與你的孩兒,我看資質也溫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綱五常,垂憲萬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讀書,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寫書教訓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個好人呵不好?」
這對話看似平和,拉家常似的聊天。實則是咄咄逼人,帶著教訓的口氣跟孔克堅對話的。一是,「不委付你任何勾當」,表示衍圣公再也不能入朝做官,只能守著衍圣公的爵位(明之前衍圣公可以入朝為官)。
二是,孔圣人留下的三綱五常,你并沒有讀會,你為什麼要入仕胡元呢?三是,「于我朝代出個好人」,意思是為什麼不好好效忠我大明呢?這番對話孔克堅從頭到尾都是唯唯諾諾,只有一句「臣五十三也」。事實上也輪不到他說話,朱元璋的口氣是毋庸置疑的。筆者相信,孔克堅敢說個不字,朱元璋并不介意當第一個斬殺衍圣公的皇帝。
孔克堅當然不可能選擇為元朝殉道,終究還是屈服在朱元璋的淫威之下。
曲阜孔府
盡管經過一番波折,朱元璋出于統治需要,還是要冊封衍圣公。但是人選不是孔克堅,朱元璋對孔克堅之前不來朝見,始終心有芥蒂,而是選擇讓他的兒子孔希學襲爵。
甲辰,以孔子五十六世孫希學襲封衍圣公,希大為曲阜世襲知縣。——《明太祖實錄》
朱元璋雖然斷絕了衍圣公政治上的可能性,在其他方面對衍圣公還是沒得說的,優渥程度僅次于之后的清朝。
秩正二品,朝會列丞相之后,位列第二,廢除丞相制度后為文官之首。孔氏子孫違法犯罪也多有寬宥,從不責罰。成化年間,衍圣公孔弘緒濫殺人命四條,奸污婦女四十多人,也僅僅是被革職為民。
衍圣公也并沒有對得住朱明王朝的厚恩,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師,明思宗朱由檢上吊自盡,衍圣公孔胤植先是投誠李自成大順政權。清軍入主京城,多爾袞攻克山東后,孔胤植又迫不及待地上《初進表文》。多爾袞欣然接受,清廷照例冊封孔胤植為衍圣公。
先圣孔子為萬世道統之宗。本朝開國之初,一代綱常培植于此,禮應敕官崇祀,復衍圣公并四氏學博等之封,可卜國脈靈長,人文蔚起。——《孔府檔案》
順治二年六月,清廷下剃發令。孔胤植召集衍圣公府屬官,廟佃戶人,恭設香案,宣讀圣諭,帶頭剃發。剃發完成,還不忘上一道《剃頭奏折》,向清廷匯報。
萬圣師表孔子縱然值得讓人尊敬,他的儒家學說影響東方文化圈千年之年,自然有其獨到之處。至于孔子后人嘛,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