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正月二十二。
在729年前的今天、即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正月二十二,80歲的薛禪皇帝忽必烈駕崩。
忽必烈是在新年正月初一生病,為此還免去群臣的正旦朝賀,到正月十九病情加重,然后在正月二十二突然離世。
為什麼說忽必烈是猝死的呢?
因為他從初一生病到十九病重,再到二十二駕崩,二十余天時間內,都沒有明確指定繼承人,也沒有和身邊的重臣提過繼承人的問題,更沒有留下只言片語。
此時忽必烈的虛齡已經80歲,在歷代皇帝中是絕對的高齡,不能不考慮接班人的問題了,但他愣是沒有確立繼承人,就實在不能不讓人心生疑惑。
如果說元成宗鐵穆耳在臨死前近兩個月里沒有考慮繼承人的問題,那是因為他才43歲,和祖父忽必烈的高齡相比,真的還很年輕,有對自己樂觀自信的資本,但忽必烈已經80歲了,為何還對自己的身體蜜汁自信呢?實在是讓人想不通。
那麼,忽必烈心中到底有沒有屬意的繼承人人選呢?
當然有!
這個人就是自幼被他養在身邊的嫡長孫——晉王甘麻剌。
至元二十二年(1285)十二月初十,皇太子真金薨于位,此時已經71歲的忽必烈對推行漢法的態度,已經變得消極起來,所以并沒有再冊立皇太子,但他對已經23歲、從小養在身邊的嫡長孫甘麻剌是日漸重用。
至元二十三年(1286),忽必烈派24歲的甘麻剌出鎮漠北,戍守防御窩察聯軍的最前線稱海戰區,去接受戰爭的洗禮。
隨后在至元二十七年(1290),28歲的甘麻剌被祖父封授一等獸紐金印梁王,出鎮云南。
又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30歲時封晉王,前往漠北接替叔叔北安王那木罕的漠北統帥職務,統領太祖四大斡耳朵及軍馬、達達國土,忽必烈還把北安王府并入晉王府,設置內史府。
祖父的器重,讓甘麻剌在至元末年成為皇室嫡系中身份最貴重、權勢最大的親王。
他那個被后世誤以為是皇太孫的母弟鐵穆耳,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也是24歲時,首次在大元政壇亮相,和玉昔帖木兒一起討伐遼東叛王乃顏。
之后到至元三十年(1293),29歲時才被派到漠北,去取代受人攻訐的伯顏,仍然由玉昔帖木兒輔佐。
甘麻剌28歲都是一等親王了,而鐵穆耳到29歲還是光頭諸王,身為他好戰友的玉昔帖木兒,就申請把真金太子的皇太子寶授給皇孫鐵穆耳。
就是這個皇太子信寶,讓后世不少人認為,這是忽必烈屬意鐵穆耳為繼承人的證據,其實大謬!
忽必烈授皇太子寶給鐵穆耳的行為,只是為還沒有王封、自然也沒有王印、且沒有資歷的皇孫鐵穆耳增加威望,提高他的地位,不然憑他一個光頭諸王,何以服眾?
只是賜皇太子信寶,一沒有詔封、冊封皇太孫禮,更沒有昭告天下、建立太孫班底的環節,所以,說忽必烈立鐵穆耳為皇太孫,顯然是缺乏史實依據的。
此時忽必烈授予鐵穆耳皇太子信寶,和後來鐵穆耳授侄子海山皇太子信寶的意義是一樣的,都是給身份不足的皇室子弟提高威望用的,就像戲文里皇帝賜給欽差大臣的天子劍作用是一樣的,并不是代表就有指定繼承人的含義。
六月二十一,忽必烈賜皇太子信寶給鐵穆耳。
隨即在七月初五,老皇就詔皇曾孫松山、即嫡長孫晉王甘麻剌的庶長子,出鎮云南,以甘麻剌此前的一等梁王印賜之。
也就是說,在元成宗鐵穆耳還是光頭諸王時,大哥甘麻剌、侄子松山爺倆,就已經都是一等親王,分別戍守帝國的南北疆土了。
當時忽必烈的嫡孫,只有真金太子長子甘麻剌、三子鐵穆耳;忙哥剌之子阿難答、按檀不花;嫡曾孫只有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之子海山、壽山;庶曾孫就是甘麻剌的庶長子松山,答剌麻八剌的庶長子鐵木哥。
四個嫡孫中,只有甘麻剌封一等獸紐金印晉王,阿難答襲封二等螭紐金印安西王;四個嫡庶曾孫中,唯有甘麻剌的庶子松山,是唯一的一等獸紐金印梁王,海山、壽山、鐵木哥兄弟仨都是光頭諸王。
所以,猴格才說,就憑忽必烈晚年對嫡長孫甘麻剌一系的各種待遇看,他心中屬意的皇位繼承人,就是真金太子的嫡長子甘麻剌,不然,在嫡庶分明的蒙古皇室,他何至于抬舉一個庶曾孫?那就是為了扶持嫡長孫甘麻剌啊!
在松山受封的同年十月二十九,甘麻剌的嫡長子也孫鐵木兒(即泰定帝),降生在晉王府。
以上嫡系子孫都是忽必烈的察必皇后所出,察必皇后在至元十八年(1281)去世,忽必烈遂在至元二十年(1283)冊立南必為皇后,南必生子鐵蔑赤。
按蒙古舊俗,有皇后稱號的孩子均為嫡子,所以,鐵蔑赤也是有繼承權的,只不過,他最大的短板就是年齡太小,即便他是生于至元二十年,到三十一年,也才11歲,這個年齡在蒙古元朝前期,想上位堪比登天。
但是,南必皇后并不甘寂寞,老皇對小嬌妻自然會多有忍讓,所以,南必的權勢日大,經常干預朝政,「時世祖春秋高,頗預政,相臣常不得見帝,輒因后奏事焉。」皇太子真金的郁郁病亡,就少不了南必皇后的手筆。
雖然從至元二十二年(1285)禪位風波真金太子亡故之后,史料中就不見南必皇后的蹤影,但并不代表南必就真的銷聲匿跡,而是很可能資料遭到後來的勝利者成宗鐵穆耳的刪減。
所以,按照蒙古舊俗,大汗死后,就要由大皇后監國,然后召集諸王,為大汗舉辦喪禮,推舉新汗。
但詭異的是,據史料記載,在忽必烈死后,不是他的遺孀大皇后南必出來監國理政,反而是忽必烈的兒媳婦、太子妃闊闊真「主持了一切重要國事」,實在是太反常了。
所以,以常理推測,
在太子妃闊闊真監國之前,按大皇后南必的性格,勢必不會束手就范,她和闊闊真及其支持者,必然要經歷一番心照不宣的激烈較量。這樣猜測的原因,就是源自失蹤了很久、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字樣的前朝傳國玉璽、在忽必烈死后卻神秘出現之事。
據獻上傳國璽的崔彧所講:
在至元三十一年正旦之后,他宿衛時,御史台通事闊闊術告訴他,太師國王木華黎的玄孫拾得(碩德)的妻子脫脫真,因為家貧把傳國璽當普通玉石售賣,被闊闊術買了。闊闊術不認識漢字,就拿來讓崔彧鑒定。
崔彧覺得像是傳國璽,又找來監察御史楊桓一起鑒別,最后兩人確認是傳國玉璽。然后,在忽必烈死后八日,即正月三十那天,他們三個就在鎮國上將軍都指揮使詹事王慶端等人的引薦下,把這個自己出現的傳國璽獻給太子妃闊闊真。
咱就不說碩德身為勛貴子弟、且有功勛在身,家族還是枝繁葉茂的,卻窮到需要靠出賣玉石來養家糊口,這說辭到底真不真?
就說崔彧發現傳國璽時,老皇忽必烈都還沒死呢,崔彧卻一直到忽必烈死后八日才獻給太子妃,就從這個時間點,俺就懷疑崔彧的說法,就憑他敢不把忽胖放在眼里嗎?
所以,當時的真相很可能是這樣的:
煌煌大元就在忽必烈的突然猝死,陷入短暫的權力真空中,南必皇后手持老皇玉璽掌控大權,監理國政,但她和她年幼的兒子鐵蔑赤,并不得朝廷重臣的支持。
以伯顏為首的大臣,都傾向于真金太子之子,為了和南必手中的玉璽抗衡,含金量更高的歷代傳國璽,這才神秘的、正當時的出現。
如真金系的支持者所言,「傳國神寶不求而出于大功臣子孫之家,速由台諫耳目之司,直達于皇太妃御前,斯蓋皇天授命,皇太孫誕膺龍飛,以正九五之位」,足見當時多數人都認為,天命在真金之子。
陳得芝先生也曾分析說,崔彧把傳國璽交給闊闊真,可能就是伯顏及其支持者的安排,想把帝位歸于真金系的定策,搶先昭示天下,以正視聽,就是為了防備南必憑借忽必烈的玉璽,來干預新君人選。
就這樣,皇權核心的兩大勢力,身為繼婆婆的南必大皇后,和兒媳婦闊闊真太子妃,在各自勢力的支持下,展開一系列明爭暗戰。
最終,兒媳婦闊闊真戰勝婆婆南必,成為新的監國者,才監國旬月的失敗者南必,為了不像監國不久就神秘死亡的窩闊台木哥皇后一樣,只能帶著兒子盤起來,并在成宗即位后,真正的銷聲匿跡。
至于闊闊真兩個兒子相爭,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