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洞鑑歷史
最佳推荐
情节八卦
影视片段
最新预告
三國解密
    
洞鑑歷史
最佳推荐
情节八卦
影视片段
最新预告
三國解密
    
《風聲》11年後重映,仍是國產諜戰巔峰?李冰冰演活了量體之刑
2021/07/16

11年過去了,《風聲》這部由陳國富、高群書導演的電影被仍奉為國產諜戰片之最,無人超越。影片集結了周迅、李冰冰、張涵予、王志文、黃曉明、蘇有朋等實力演員,講述了汪偽政權下,利用各類酷刑找出間諜的故事。

《風聲》的基調陰鬱、黑暗,沒有過多色彩,給人一種極度的壓抑感,畫面中充滿了不可名狀的恐懼與悲壯。 如此突出、引人入戲的氛圍,正是「光」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將通過對光的解讀、光影下人物的塑造及演員表演分析,深入瞭解《風聲》的精妙之處,及導演是如何巧用蒙太奇, 來建構與昇華「民族存亡之時的愛國精神」之主題

用「光」的這2點作用說完一個故事

光在電影中的作用主要有兩點:外部引導功能,包含空間、時間的引導;而內部引導功能,則包括對情緒、氛圍,及戲劇衝突的影響。 《風聲》巧妙的運用「光」來說故事,不僅在視覺上抓住觀眾,也彌補了不足于原著的心理描寫。

當畫面中的光與陰影區分開的時候,就意味著一種空間上的分離。在古堡裘莊內,昏暗的光照亮的區域,營造出一絲詭秘的氣氛,又時刻提醒觀眾注意周邊黑暗的區域,暗藏著危險。 幾人的背後皆是一片黑暗,看不清人物與周遭環境的空間關係,增加了不確定性與懸念。

裘莊的時間似乎是停止流動的,因每個人都知道在找出老鬼之前不可能離開,客觀上的時間流動也失去了意義,而光的轉變,可以令觀眾分辨白天、黑夜。

白天的光源下,人物與背景都保持一定的亮度,而晚上,只有光源輻射范圍內可見,其餘則是黑暗的。通過日夜的轉變,來判斷他們被囚禁的時間,被囚越久,越多人死去,緊張感也隨之增強。

通過對光的控制,不僅可使觀眾感知外部空間、時間,還會影響觀眾對事物的感覺、內在情感的判斷。

本片用燈光塑造人物這點十分出彩,例如,黃曉明飾演的日本機關長武田,是個反派人物,給他打光時,全程大多使用側光。他的臉一半明一半暗,棱角分明的臉部輪廓,加上面無表情的演出,更顯出這個人物的冷血可怖。

而李冰冰飾演的李甯玉、周迅飾演的顧曉夢,給兩人的光是有變化的。從舞廳,到會議室,再到裘莊房間內,兩人的光皆為正面打光,且多是暖黃光,尤其突出了李寧玉的柔和、顧曉夢的嫵媚。

更顯兩人關係親昵,互相依賴。

但到了影片後半段,李寧玉突然懷疑顧曉夢而試探她時,光源變成了較冷的自然白光,且光源似乎是從演員頭頂上方打下來的,特寫鏡頭中,李寧玉的面部輪廓清晰、有棱角,正好應了「揭示真相,關係緊張,內心動搖」的情景。

隨後顧曉夢邀李寧玉去廁所訴說真相的場景,光源同樣在頭頂,打在顧曉夢臉上的光更冷更硬,同樣的特寫鏡頭,拍她幾近蒼白的面容,意在強調她的表情所傳達出的情感。

與其解讀成為信仰獻身之前的神聖之光,不如結合當下這個雙人對話場景的情感,解讀為顧曉夢準備好對李寧玉毫無保留地坦白一切,看著她最在意的「玉姐」

震驚、失望的樣子,此刻的顧曉夢也是蒼白而無力的。

在這個畫面中,光代替語言,訴諸了兩人細膩的情感轉變。

待到李寧玉連著兩句問顧曉夢:「情報比命還重要嗎?比命重要嗎?」光又暗了下來,恢復了柔和,鏡頭也由特寫拉遠到中景。 這代表著李甯玉雖然不解顧曉夢的信仰之強大,但一定程度上達成共識,看在情分上不會出賣她

如果仔細看,本片中有許多光影細節都十分講究。不僅是對幾位主角的刻畫,連只出現幾秒的龍套人物,都有特別設計過。

如鄧家佳飾演的侍女,只有兩個鏡頭,她領李寧玉去見武田,下一場戲便是武田用精密儀器測量李寧玉身體、擊垮她尊嚴的重頭戲。侍女提燈在胸前,主要光源便是那盞燈了,而光只有照到她半張臉,眼睛全在陰影中。觀眾無法看到她全部的表情,只能從她詭異的笑容中感知到,恐怖的事情馬上要發生了。

諸如此類,用於小人物與大環境的光影,主要是為了烘托懸疑恐怖氣氛,而用於主配角臉部的光影,則多為塑造人物與情感變化。 兩者配合之下,營造了極佳的視覺效果和心理氛圍,為《風聲》增色不少。

被「物化」的李寧玉,卻被李冰冰演「活」

大量光的使用自然需依託演員的表演,光影不同的特寫鏡頭下,表情的細微變化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尤為考驗演技。《風聲》的主演幾乎都是老演員,臺詞、表情、肢體語言都沒有可挑剔的地方,其中李冰冰更憑藉這部影片獲得了金馬獎影后,贏過了同樣入圍的周迅。

無論是戲份,或角色重要程度,無疑是地下党的顧曉夢更重一些,為何卻是李寧玉拔得頭籌呢?

實際上,李寧玉這個角色更難演。在原著小說中,李寧玉的真實身份也是老鬼,前期的不動聲色與結局的大反轉會形成強大的戲劇張力。

而導演為了不讓看過小說的觀眾被「劇透」,更改了人物設定。李寧玉不是老鬼,而是被蒙在鼓裡的。這樣一來,這個人物沒有內在動機,很容易變得沒有存在感。何為內在動機呢?顧曉夢與吳大隊長的動機是一定得傳情報,拯救組織,武田的動機是一定要揪出老鬼、老槍,立功。

沒有強烈動機的人,只能依靠人物本身的特色,比如白小年的娘娘腔、傲氣和愛恨分明的特質,縱使戲份不多,但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李寧玉的特質不太突出,不同于顧曉夢的張揚、嫵媚,她多了幾分溫吞,導演多次給李寧玉吸煙的鏡頭,通常電影中煙的意象對應人物滿腹心事又說不出,令人看不透。而煙霧繚繞中,李寧玉的心事不過是男朋友被抓走了,顯得無關緊要,她本身是輕飄飄的。

正是「量體之刑」一幕,李冰冰的演技讓李寧玉的形象「活」了起來。自尊心極強的留學菁英,被冰冷的儀器測量,是一個把人「物化」的過程,狠狠擊破了她的心理防線。

李冰冰此時的表演是非常有層次感的,不是單純的痛苦。她從倔強地別過頭,落下一滴淚,到崩潰、大叫一聲、再到無聲哭泣、虛脫的表情,真有一種殘忍、被摧毀之感,令人看了毛骨悚然。

這段戲本有13分鐘,但成片只有4分鐘,她未用裸替親自上陣,李冰冰在採訪中透露:

「我在現場可謂完全崩潰,黃曉明的手剛一碰到我旗袍的扣子,我的眼淚就嘩嘩下來了,全身是雞皮疙瘩。到最後實在憋不住了,撕心裂肺地一叫,那是最本能的反應。可能我對這個人物要遭受的恐懼預習的時間太長了,看劇本和揣摩角色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去設想這段戲,拍的時候,這種漫長的折磨讓我一下子爆發了。」

作者電影的秘密,巧用蒙太奇彰顯愛國精神

《風聲》中對光影的場面調度、演員的調度,皆顯示出兩位導演的嫺熟與用心。 陳國富導演與高群書導演,改編小說的是陳國富,不過在指導過程中不分主次,強強聯手,是國產電影中比較少見的狀況。

這部電影雖屬商業片,但藝術性很高,稱得上是一部真正的作者電影。兩位導演為了表達「民族存亡之際的愛國精神與堅定信仰」這一主題,使用了大量蒙太奇。

蒙太奇是作者電影中常用的技巧,通常表現為按導演的意圖剪輯、拼接鏡頭。 如導演在每一次傳情報時,會以電線傳輸的特效與字幕告知觀眾情報現在被傳出去了,而由誰傳的,怎麼傳的,都沒有交代,以加強懸念,激發觀眾的興趣去觀察每個人物的細微變化。

蒙太奇也是迷惑觀眾的最好方法,導演故意給李寧玉一些關鍵鏡頭,比如前文提過的吸煙,還有破譯電碼後鏡頭也轉給了她,寫字時她看向顧曉夢等等鏡頭,都會令人懷疑。

反而,電影前半段有關顧曉夢的鏡頭,都比較正常,說話、做動作時才會給她鏡頭,導演就通過鏡頭的剪輯,把「嫌疑」推到李寧玉身上,而隱藏了顧曉夢。

同理還有顧曉夢與吳大隊長的兩次交談,導演運用聲音蒙太奇,觀眾與反派一樣只聽到兩人對話,不見畫面,只能聯想發生了什麼。而兩次打開門,看到衣衫不整的顧曉夢,和吳大隊長掐顧曉夢脖子的動作,「證實」了觀眾錯誤的聯想。

此類蒙太奇皆為導演故意傳遞給觀眾的想法,這樣一來,待到顧曉夢為傳情報犧牲,以及揭秘他們是如何傳遞的,完成了最大的反轉,強大的反轉效果有調動情緒、煽情的效果。

最終已死的顧曉夢一段旁白可謂神來之筆,直接點題又不顯突兀:「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于萬一。我的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卻將與你們同在。」

此時爆發的情感不是敘事的作用,而是來自觀眾的聯想與事實衝突時,產生的激動之情。 導演正是用這樣,讓觀眾對顧曉夢、吳大隊長「為民族存亡奮不顧身」的英勇氣概與愛國情懷產生共鳴,至此完成了主題的昇華。

北宋一代豪俠,功績堪比諸葛亮,破案猶如狄仁杰,還最早推行紙幣
2023/07/25
玉皇大帝如何坐上皇位的,在這之前他是干嘛的?經十萬三千兩百劫
2023/07/24
古代將軍用的「槍」是用什麼做的?槍桿是木頭,但一般人用不起!
2023/07/22
初婚因"太丑"嚇跑丈夫,二婚嫁宋仁宗的曹皇后,為何能坐鎮后宮45年
2023/07/22
古代戰爭中被俘虜的美女,下場會怎樣?不是被霸占就是被輪流羞辱!
2023/07/21
擅長招攬人才的劉備,為何對忠勇無雙的太史慈不屑一顧?
2023/07/21
他因貪吃差點當不上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卻開創了「仁宣盛世」
2023/07/20
曹丕見兩牛打架 ,逼曹植以牛作詩不能有牛字,結果流傳千古
2023/07/18
為何北齊是「禽獸王朝」?暴力荒淫,下流無比,還有一點細思極恐!
2023/07/18
古代有位大臣生了70多個兒子,他所用的方法,一般人羞于啟齒
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