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洞鑑歷史
最佳推荐
情节八卦
影视片段
最新预告
三國解密
    
洞鑑歷史
最佳推荐
情节八卦
影视片段
最新预告
三國解密
    
康熙大帝的最后15年:崩潰,振作,與驟逝
2022/04/01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 一代雄主哭了!

作為清朝最雄才大略的君主,康熙皇帝以往從未在人前哭泣。這次導致他在人前崩潰的原因,除了幼子十八阿哥胤祄的驟逝外,主要是因為皇太子、二阿哥胤礽在弟弟去世后所表現出來的冷漠無情,讓其心痛、心寒。

也正是在這一天,老皇帝痛心疾首地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廢太子!

胤礽本是大富大貴之命,剛滿一歲時就成為大清唯一被公開冊立的皇儲。到如今,已是第34個年頭。但康熙突然做出這個震驚朝野的決定,天下嘩然。

▲康熙廢黜太子。圖源:影視劇截圖

在之后臨時召開的諸王大臣訓示大會上,人們似乎能找到胤礽被廢的真正原因。

據康熙哭述,他自己巡視地方從未敢擾民,而胤礽倒好,隨巡塞外多日,不僅縱容下屬恣意擾民,還敢遣使截留外藩進貢,破壞會盟。

更重要的是,從索額圖倒臺之日起,胤礽便一直圖謀著給他這個外叔公翻案復仇。

另據大阿哥等奏,在大伙巡視塞外期間,胤礽曾多次派人陰謀接近大賬,窺視康熙的一舉一動,令老皇帝心感不安,生命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康熙最后總結道: 「似此之人,豈可付以祖宗弘業!」

決定宣讀完畢后,55歲的康熙仆倒在地,涕泣不止。而在一旁聽訓的眾臣及廢太子,除了邊哭泣邊恭請圣安外,束手無策。

01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十六日,康熙回到北京。同日,太子正式被廢。

雖然廢了太子,看起來于國有利,但對康熙而言,打擊卻是巨大的。

依照滿族舊制,皇帝生前不立儲君。就連康熙登基,也都是在順治帝病重時,由孝莊太后一手促成的。胤礽襁褓成太子,可見其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太子童年時,正值「三藩之亂」,康熙卻始終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悉心照料他的起居。

為了讓太子茁壯成長,從胤礽6歲那年開始,康熙就為他延請了多位當世大儒,如張英、熊賜履、李光地等為太子師,教其四書五經。

除熟讀經史子集外,滿人擅長的弓弩騎射也是胤礽日常修習的主要科目。

那時,由于新航路的開辟,西方傳教士多打著「學術傳教」的幌子來華。每逢遇到這樣的外事活動,康熙總會讓太子參與接見,在外國人面前展露這位大清皇太子的儲君涵養與風度。

經過康熙多年的悉心培養,才20歲出頭的胤礽便文武雙全,代父監國,獲得滿朝文武的一致盛贊。

如今,廢了太子,意味著大清國的政治招牌丟了,政權后繼無人。

古往今來,為了爭得金鑾殿上的寶座,兄弟鬩墻屢見不鮮。廢了胤礽,誰堪舉這萬里錦繡河山?康熙心里難受,一時半會也沒有答案。

要怪,他只能怪自己太能生了。除了被廢的胤礽,這個時候,康熙至少還有12個成年皇子。其中,胤禔、胤祉、胤禩、胤禟、胤䄉、胤禵等,都曾明確展示出對儲君之位虎視眈眈。

▲奪嫡的皇子們。圖源:影視劇截圖

這邊二阿哥剛倒臺,大阿哥胤禔就忙了起來。

康熙委托胤禔負責看管被廢的弟弟。不過,自從胤礽到了胤禔手里,他就無時不刻不想這個弟弟趕緊死。

畢竟,按照中原王朝「立嫡立長」的立儲規矩,身為康熙庶長子的胤禔也是有機會搏一搏的。

可能是察覺到大阿哥的這股苗頭,康熙在廢太子時便言明:「直郡王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眼看自己奪儲無望,胤禔干脆豁出去,向康熙舉薦一人:八阿哥胤禩。

他給出的理由是:「胤礽所行卑污,失人心。 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

很明顯,胤禔是故意說出這句話,名為舉薦,實為揭發。他知道康熙最忌諱阿哥們相互保舉,找人算命這種事更是大忌。因此他認為,越是舉薦八弟,就越有希望將他一向看不順眼的八弟拉下馬。

聽聞這個建議,康熙并沒有當即表露出任何的不悅。他還想看看這個愚笨的皇長子背后到底還有什麼策劃?

果不其然,胤禔本著自己的「孝心」,大聲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言盡于此,康熙差點沒背過氣去。

他沒想到,這群皇子平日里兄友弟恭的,原來全都是在朕面前演戲,內心卻齷齪到一個個巴不得對方趕緊去死。

現在,為了一個儲君之位,居然都開始圖謀不軌了,真不知道他們的心是不是肉長的?

眼看事態嚴重,康熙干脆將所有皇子都叫到乾清宮,當面申斥:「朕已有旨,諸阿哥中如有鉆營謀為太子者,即國之賊,法斷不容。」

為了讓眾阿哥足夠警醒,康熙專門將「爭儲典型」胤禔、胤禩提溜出來單獨教育。

不料,拔出蘿卜帶出泥。

就在康熙準備重辦八阿哥胤禩時,一向與胤禩素有深交的胤禟、胤禵趕緊跪下向康熙求情。

兩兄弟統一說辭:「 八阿哥無此心,臣等愿保之。

胤禟、胤禵的話無異于烈火烹油,故而話一脫口,康熙第一反應就是拔劍,幸虧五阿哥胤祺死死抱住父親乃止。

02

皇子們這麼不省心,已讓康熙怒火攻心,但這只是他身為一國之君需要面對的無數困境之一。此時,就連一向自詡天下太平的康熙盛世,亦亂象頻發。

康熙四十七年,一向令清朝統治者坐臥不安的 「朱三太子」又出來鬧事了。

所謂「朱三太子」,即清廷和民間對明朝崇禎皇帝第三個皇子的別稱。

據《明史》記載,崇禎皇帝一共有7個兒子:長子朱慈烺、次子懷隱王朱慈烜、第三子定王朱慈炯、第四子永王朱慈炤、第五子悼靈王朱慈煥、第六子悼懷王朱慈燦以及第七子。

雖然在不同史料中,關于這幾兄弟具體的排行和名字有不同的說法。但無一例外的,都表明了當李自成攻破北京時,崇禎身邊僅剩包括太子朱慈烺在內的三人。

據傳,當初李自成大軍即將破宮之際,崇禎皇帝曾將三人召進宮,讓他們換上平民百姓的衣服混入民間,并一再叮囑:「萬一你們有幸活下來,一定不要忘記光復大明社稷,替朕報仇!」

▲崇禎皇帝。

圖源:影視劇截圖

之后,在多年的兵荒馬亂間,這三位行蹤成謎的皇子,一度猶如清朝統治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人人談之色變。

不過,這次清廷成功抓捕「朱三太子」實屬意外。

事件的源頭,依舊是一場打著「反清復明」旗號的民間暴動。

那時,江浙一帶旱災頻發。災荒之年,吃不飽飯的人們只能鋌而走險,上街搶劫以果腹。這是傳統王朝難以破解的天災動亂定律。

在給江寧織造曹寅和蘇州織造李煦的奏折批復中,康熙一再強調:「江浙少雨,唯恐盜案又多些。」

不料,康熙的批復剛到,蘇州府屬太倉州和浙江四明山同時冒出了一股打著「朱三太子」旗號暴動的盜賊。

他們一律頭裹紅巾,手持印著「大明天德皇帝」字樣的圣旨,挨家挨戶搜刮糧食,搶劫官庫。

▲假冒朱三太子的和尚楊起隆。

圖源:影視劇截圖

對于這名困擾了清朝半個多世紀,最終卻不得不落草為寇的「朱三太子」,康熙也是哭笑不得。

可事關大清帝國的社會和諧,身為一代明君的他,不敢稍加松懈。

于是,在康熙的密令下,江浙、山東一帶開始搜捕「朱三太子」有關人等。

最終,調查人員從抓獲的四明山匪首張念一口中,得到了「朱三太子」的下落。順藤摸瓜,有司很快在山東找到了一個名叫張用觀的私塾先生。

經審訊,張用觀交待,他曾用名王士元,真實身份是大明皇子朱慈煥,其父為崇禎皇帝。不過,他不是坊間傳聞的「朱三太子」,他在兄弟當中排行老四,要算,也是「朱四太子」。

看到地方官遞上京的奏折,康熙認為此事非同小可。他親自督命戶部侍郎穆旦為欽差,赴蘇浙全權查辦此事。

在穆旦的逼問下,王士元才和盤托出了他的身世之謎。

據王士元交待,當年城破,他與兄弟們相繼落入李自成之手。后來遭逢戰亂,兄弟離散。他被李自成手下一個姓毛的將領帶到河南,過起了隱姓埋名的日子。

而后由于清軍入關對起義軍查捕甚嚴,年幼的他被迫流落民間,被鳳陽一王姓鄉紳認出。

此人在前朝曾任過諫官,認得他,便將其帶回家鄉好生供養。為了行事方便,他遂認了這位王老爺為父,改名王士元,茍活于世。

過了些年,他經朋友介紹到山東大戶張岱霖家做私塾先生,遂改名張用觀。

不過,王士元始終堅稱自己早無非分之想,他只想老老實實當一個平頭百姓,耕讀傳家。

鑒于王士元的「老實交代」,穆旦等人頗感棘手,便請旨康熙圣裁。

一個「朱三太子」折磨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如今真相大白。雖其年老體虛早已不具備造反之力,可當王士元是崇禎皇子的消息傳入康熙帝的耳中時,老皇帝仍不免打了個寒顫。

▲傳說中的朱三太子。圖源:影視劇截圖

作為被歷史記載為圣君的他,當下批示辦差眾人:「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應擬大辟,以息亂階。

康熙明白,「朱三太子」的真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百姓心中對清廷的強烈不滿。

清軍入關之后,并未全然改變過去的生活模式。特別是江浙一帶,以多鐸為首的軍功集團,仍以戰爭的形式,在推翻南明小朝廷的同時,將刀子伸向了普通平民,釀成「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悲劇。

但事已至此,除了適當的施恩挽回,也必須加以重典,軟硬兼施,方能震懾天下。

就這樣,75歲的朱慈煥被凌遲處死,他的兒孫也被處決。整個家族遭遇了滅頂之災,無一幸存。

03

自那之后,「朱三太子」謀反活動曾沉寂了一段時間。可造成社會動亂的江浙旱災卻沒有得到緩解,伴隨著形勢愈演愈烈,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先后爆發了聚眾搶米風潮。

即便遠在京畿,搶米、盜竊等事件仍時有發生,嚴重危害社會治安。

但康熙一時半會也無心收拾,廢太子事件內耗了他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在他的心中,胤礽的行為變化,當是有特殊的病癥困擾。

為此,康熙試探性地召問大臣,該如何妥善安排廢太子胤礽日后的生活。

或許是出于明哲保身,眾大臣除了李光地曾進言 「廢太子病,當徐徐調治,天下之福」外,余皆一語不發。

無奈,康熙只能借助天人感應的力量,將復立太子的愿望寄托在已故的發妻和祖母身上。

據他后來回憶,胤礽被廢當天以及后來鑾駕回京,無一例外都遭遇了異常的天象。

而太子被廢后數日,他還屢次夢見已故的赫舍里皇后和祖母孝莊太后。在夢中,這兩位親人都提及胤礽被廢當屬冤案,望皇帝明察。

總之,按照康熙的說法,太子被廢實已導致人神共憤,天理不容。

對于皇帝的這層心思,眾皇子、大臣皆心有領悟。

為迎合皇阿瑪心意,其他未被卷入胤禔、胤禩奪嫡黨爭的皇子紛紛站出來,轉述了胤礽被廢后的心聲:「皇父若說我萬般不是,樣樣都有。只弒逆之事,我實無此心!」

胤礽情真意切地低頭認錯,再度刺痛了康熙已脆弱不堪的內心。

▲二阿哥胤礽。圖源:影視劇截圖

縱使廢太子有萬般不是,在此刻的康熙看來,似乎都遠比胤禔、胤禩那份不念骨肉親情、陰謀篡奪帝位的狼子野心要柔和不少。

然而,天子終究一言九鼎。廢太子之言,正是康熙自己在極端憤怒的情況下脫口而出。若要收回成命,還得有合適的理由。

聰明的三阿哥胤祉一眼便看出了康熙內心的欲言又止,趁著康熙有意扳倒大阿哥胤禔,他特地告訴自己的皇阿瑪:「蒙古喇嘛巴漢格隆為胤禔厭勝廢太子!」

按照他的說法,大阿哥為了謀奪儲君之位,都學會了用鎮魘之術以擾亂二阿哥的心神。

盡管胤祉的做法,事后曾遭康熙訓斥,但他的「仗義執言」實際上為康熙復立太子提供了最好的借口。

既然已證實胤礽并非無德之人,那麼復立太子之事,就應及早提上日程。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十,康熙帝以 「雖被鎮魘,已漸痊可」為托詞,將在咸安宮喝了四個月西北風的胤礽再次扶上太子之位,并昭告天下。

同時,為了緩和諸皇子在此次奪嫡事件上或多或少的內部矛盾,康熙將其他已成年皇子一一封了爵。

甚至連曾經找人看相、謀奪皇位的胤禩也趕上了這波封爵潮,一洗囚徒之旅的風塵。

04

康熙開始反思,從前太子與諸皇子間產生矛盾的點,可能源于他們之間地位的懸殊。

如今,太子犯錯廢而復立,實力大受削減,諸成年皇子又在奪嫡事件后封爵加身,似乎太子與諸皇子皆處于相近的起跑線上,宗室內部的矛盾該可緩和了。

可惜,康熙始終不敢面對,太子被廢,實際上正是他與胤礽間的君儲矛盾所導致的。

正如胤礽復立后曾對左右說: 「古今天下豈有四十歲太子乎?」

不算這次復立,胤礽在這個太子位上已待了三十六年。打從他記事之日起,身邊便簇擁著一大批唯太子之命是從的人。但在帝制時代,太子終究不過是一個名稱好聽的「帝國花瓶」。

▲二阿哥胤礽。圖源:影視劇截圖

特別是當他遇上一個高度集權的明君,「花瓶」碎裂之時,便指日可待。

可笑的是,身為太子,他若想順利繼承皇位,除了需要得到當權皇帝的寵信外,還得伺機培植自己的勢力。

事實上,胤礽可能也意識到這一點。

復立之后,九門提督托合齊、刑部尚書齊世武、兵部尚書耿額、都統鄂繕等私自結成「太子黨」,胤礽也未多加阻攔。

這一下,卻直接觸碰到了康熙的「紅線」。

所謂國有一主,大權所在,不容旁假他人,康熙自然無法容忍底下人結黨營私。即便那是他的親兒子,曾令他痛心萬分的太子胤礽。

另一方面,給太子撐腰的大臣們均是當時的實權人物。九門提督托合齊,其首要職責就是全力護衛北京四九城治安,相當于今天的首都衛戍區司令。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一個掌管國家法律,一個負責調度管理全國軍隊。雖然他們執行命令,都需要來自皇帝的授權,但若太子有謀逆之心,就這區區幾人,已足夠讓康熙「駕崩」得神不知鬼不覺。

想到這一層,一向視皇權為生命的康熙,不得不提前采取保命行為。

康熙四十八年十一月,安郡王瑪爾渾薨。他是宗室名將安和親王岳樂之子,在岳樂死后承襲了家族的爵位。

瑪爾渾死后,康熙為照顧宗室老人,特地加恩賞給瑪爾渾較高規格的治喪典禮,并在治喪期間頒布了 「禁酒令」

豈料,詔令剛下,托合齊的弟弟景熙就跑到皇帝那兒,告發哥哥托合齊在國喪期間聚眾飲酒,并策劃保奏太子即位。

國喪期間飲酒雖有違國法,但令康熙膽戰心驚的,恐怕當屬會飲之中的謀劃。

景熙未曾參與此事,卻將其描述得繪聲繪色,不禁令人存疑。

盡管事后康熙曾召托合齊、齊世武等人當面對質,但眾人的供詞也只是為了讓皇帝更好地定罪「太子黨」一伙結黨營私。

「托合齊會飲案」就此板上釘釘,連帶的,就是胤礽再度顫顫巍巍地從儲君的寶座上滾入凡塵。

兩次廢黜太子,難免給康熙的身心造成嚴重的損傷。但看著手中的皇權,他似乎比以往更加滿意這樣的結果。

▲康熙發火名場面。圖源:影視劇截圖

也就在此時,康熙終于開始面對和反思自己這數十年來在君儲問題上的反反復復。

不久后,他向大臣們傳達了 永不再立太子的理念。

經過這次反思,康熙已愈發明晰了當前朝中君權與儲君之權矛盾的根源。就像他所說的,「漢唐以來,太子幼沖,尚保無事;若太子年長,其左右宵小結黨營私,很少有能無事者」。

康熙知道,胤礽太子的存在,就是一面象征性的旗幟。這就像一直困擾著大清王朝發展的「朱三太子」,即便他已無謀反之力,更無謀反之心,但只要他還在,就給了懷有不臣之心的人們足夠的借口。

05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年近花甲的康熙終于做了一回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好事——宣布實行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人口政策。

根據這一普惠性政策,以康熙五十年全國的人口為基準,往后新生的人口都無需再額外繳納多余的人頭稅。

針對各地此時頻發的搶米潮,康熙認為,這大概是因為清初沒有合理地處理人與土地的關系所引發的。

直到康熙年間,官方普遍沿用明朝萬歷年間的魚鱗冊去丈量當時的土地,并搭配以「一條鞭法」嚴格執行賦稅制度。

▲魚鱗圖冊。圖源:網絡

萬歷年間實施的「一條鞭法」主張將人與土地緊密結合,采取「人頭稅」與「土地稅」雙軌并行的征收政策。實行之初,確實也大幅度降低了無地農民的負擔。可伴隨明末清初戰亂導致的人口銳減,「一條鞭法」的實施基礎已被毀壞殆盡。

若官方依舊沿用舊時制度,則勢必會導致在冊農民的負擔加重,也勢必導致越來越多的現丁變成逃丁,最終走上橫行劫奪乃至「擊斃朝臣」發動叛亂的絕路。

這種結果,顯然是一向標榜愛民如子的康熙所不愿看到的。

為了讓天下百姓更相信朝廷的誠意,康熙繼續健全平寀賑災以及普免錢糧政策。

據統計,自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朝廷實行普免錢糧開始,三年時間里,康熙頒旨總共輪流蠲免了19個省區全年地丁銀及歷年拖欠賦稅合計3206萬余兩,其總額大抵相當于康熙年間某一完全執政年份的全國總收入。

康熙扶貧,力度可見一斑。

當然,康熙也很清楚,如此做法,僅僅只是治標而不治本。

為了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他在皇宮西苑(今中南海)附近開辟試驗田,植桑養稻,并成功培育出生長周期短、適合北方地區耕種的「御稻米」。

御稻米的成功研發,令晚年的康熙一度精神振奮。趁熱打鐵,他特地下詔,將御稻推廣至大江南北的同時,發展雙季稻生產。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降低蝗蟲等自然蟲害,他還專門提出了一系列治蝗、滅蝗的措施,并鼓勵各地百姓踴躍參與。

盡管實施雙季稻勞作并非康熙首創,但在他的改革和指引下,古代南方粳、糯異種連作的種植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則是真正消減蝗災后的水稻雙季連作大豐收。

06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執政時間超一個甲子的康熙帝駕崩于暢春園,享年69歲。

根據史料記載,康熙駕崩后,一度侍奉于其榻前的九門提督隆科多,手捧遺詔,口稱「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即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四阿哥胤禛聞詔,迅速趕到暢春園,三拜九叩,并遵康熙遺命,靈前即位。

▲雍正皇帝。圖源:影視劇截圖

然而,這一事關大清國運發展的權力交接,其歷史書寫是在雍正即位后展開的。因此,迄今為止仍有不少歷史學家相信,康熙之死與雍正脫離不了干系。

不過,康熙的猝然離世,大機率并非某位皇子的蓄意而為。

史料記載,自從胤礽首次被廢后,康熙就進入了疾病纏身的階段。先是 「心神恍惚,身體虛憊」,再就是 「動轉非人扶掖步履難行」。到了康熙五十五年后,這種病癥更為明顯,不僅 「膀子覺有微痛」,到后來更發展成 「左手連背都不大好使」,「心跳過速」「手顫頭搖」「觀瞻不雅」更是常有的事。

從中可看出,康熙或許早有諸如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

法國傳教士白晉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及,康熙駕崩前后七日,多發高燒、打寒顫,并發身體疾病。看上去似乎康熙早已久病彌留,根本無需胤禛等人再做手腳。

康熙耗費大半生的接班人計劃,終歸化作歷史的謎團;而破解歷史的謎團,唯一的方法是新制度的產生。

正如每項革新均需付出生命的代價一樣,雍正即位后,并沒有輕易放過他的那群政敵。在徹底消弭康熙末年奪嫡諸皇子的影響后,一項名為「秘密立儲」的制度終于建立起來。

此后百余年,大清宗廟太平。

北宋一代豪俠,功績堪比諸葛亮,破案猶如狄仁杰,還最早推行紙幣
2023/07/25
玉皇大帝如何坐上皇位的,在這之前他是干嘛的?經十萬三千兩百劫
2023/07/24
古代將軍用的「槍」是用什麼做的?槍桿是木頭,但一般人用不起!
2023/07/22
初婚因"太丑"嚇跑丈夫,二婚嫁宋仁宗的曹皇后,為何能坐鎮后宮45年
2023/07/22
古代戰爭中被俘虜的美女,下場會怎樣?不是被霸占就是被輪流羞辱!
2023/07/21
擅長招攬人才的劉備,為何對忠勇無雙的太史慈不屑一顧?
2023/07/21
他因貪吃差點當不上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卻開創了「仁宣盛世」
2023/07/20
曹丕見兩牛打架 ,逼曹植以牛作詩不能有牛字,結果流傳千古
2023/07/18
為何北齊是「禽獸王朝」?暴力荒淫,下流無比,還有一點細思極恐!
2023/07/18
古代有位大臣生了70多個兒子,他所用的方法,一般人羞于啟齒
2023/07/14